
《〈孝经〉与孝文化》主要内容简介: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与核心。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学派和思想学说以及由此构建的儒家文化,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曾起过决定性作用。儒家思想和文化不仅激荡千年,还影响当世,早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的人文血脉、处事态度和生活方式,并对整个人类文明尤其是东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编辑推荐
《〈孝经〉与孝文化》为儒家普及小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黄宛峰,1953年生,河南唐河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秦汉历史与文化的研究。
黄炜玮,1982年1月生,浙江桐乡人,2008年6月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东城实验学校。 目录
上篇 《孝经》概说
一、《孝经》的作者
二、《孝经》的宗旨
1.确立孝的地位
2.界定孝的概念
3.疏通孝与忠的关系
三、《孝经》的流传
中篇 解析孝文化
一、《孝经》与民间孝子图
1.突出庶民之孝:汉代的孝子图
2.浓郁的孝感色彩:北魏孝子图
3.宋元时期二十四孝图的定型与普及
4.鲁迅对二十四孝图的批判
二、《孝经》与正史孝义传
1.《晋书·孝友传》
2.《宋史·孝义传》
三、《孝经》与中国文化
1.《孝经》与统治者的国策
2.《孝经》与臣道
3.《孝经》对百姓的影响
4.《孝经》与现代社会
下篇 《孝经》注释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孝经》为中国传统经典十三经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行文短小,只有1799个字,在儒家经典中字数最少,但影响深远。它以孝为中心,集中阐述孝道精神的方方面面,被称为儒家六经的总汇,汉代以后成为儿童启蒙教育的首选教材。在漫长的岁月中,《孝经》思想已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上至统治者掌控的国家法律、社会关系,下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影响无处不在,孝文化渗透进中国人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重孝义的鲜明性格。
先秦时期著书一般不标明作者姓名,因此对《孝经》作者和成书年代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古代具代表性观点不下六种:孔子说、曾子说、曾子门人说、子思说、孔子门人说、齐鲁间儒者说。到近代又出现孟子门人说和汉儒说,而现代学者胡平生则认为《孝经》最终由乐正子春弟子(或再传弟子)整理而成。
东汉班固认为《孝经》为孔子自作。他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白虎通义。五经》也言:“孔子……已作《春秋》,后作《孝经》何?”纵观《孝经》一书,记载了孔子向曾参讲述孝道的内容。先秦时代特别春秋以前,没有强烈的著作意识,比如《论语》一书记载的是孔子和他学生之间的谈话,后由孔门弟子记录整理,现认定作者是孔子。因此“孔子说”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最值得怀疑的是书中的称呼.古代“子”是对人的一种尊称,而作为老师的孔子不可能称弟子曾参为“曾子”,反对者据此认为该书不可能为孔子自作。
再从文体比较,《孝经》篇章结构完整系统,紧紧围绕一个问题侃侃而谈,与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简洁、质朴的文风不尽相同。
ISBN | 7807584521 |
---|---|
出版社 | 杭州出版社 |
作者 | 黄宛峰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