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社会化论》梳理了资本社会化进程的历史与现实,从理论上对资本社会化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分析了资本社会化发展变化的根源和本质,从中揭示出它的发展趋势及其与社会主义未来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编辑推荐
《资本社会化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吴海山,蒙古族,1975年11月生,内蒙古通辽市人。200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政治系主任,副教授,内蒙古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曾在《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 目录
导论
一 资本社会化: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命题
二 资本社会化的内涵界定
三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资本社会化的理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资本社会化的理论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新社会所有制的理论
(四)马克思关于股份制和股份资本的思想
(五)马克思的合作经济思想
(六)恩格斯对资本社会化问题的其他论述
二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资本社会化思想的补充和发展
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资本社会化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资本社会化的历史进程
一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社会化
(一)股份制和股份资本
(二)合作社的发展情况
二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社会化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垄断资本
(二)资本社会化在金融资本形态上的发展
(三)合作社运动的正轨化发展
(四)昙花一现的职工持股运动
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社会化
(一)法人资本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社会化性质
(二)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发展
(三)合作社的稳步发展
四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社会化
(一)资本国际化和国际资本
(二)当代国际金融垄断资本
第三章 资本社会化在当代发展的各种表现
一 当代资本主义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一)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况
(二)证券市场的各种法律法规日臻严格和完善
(三)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资本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尺和表现
二 股权的高度分散化和社会化
(一)企业合并运动和巨型企业的涌现
(二)股权的高度分散化和社会化
(三)股权高度分散化和社会化的因由
三 职工股份所有制的发展
(一)西方职工股份所有制的理论渊源
(二)西方职工股份所有制的发展情况
(三)职工股份所有制:资本社会化的历史性飞跃
四 利害相关者经济的出现
(一)股东利益至上主义向利害相关者理论的转变
(二)利害相关者经济:资本社会化在企业治理中的新表现
五 企业民主的发展
(一)西方企业民主制度的由来及发展
(二)当代西方企业民主的几种形式-
(三)企业民主:资本社会化在企业制度中的表现
六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
(一)西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产生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二)混合所有制企业:社会企业的新形式
第四章 资本社会化与资本自由化和资本全球化
一 资本社会化与资本自由化两大趋势的历史运动
(一)资本社会化发展的历史运动
(二)资本自由化的历史运动
(三)当代资本自由化浪潮
二 资本社会化与资本自由化的辩证关系
(一)资本社会化为资本自由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资本自由化促进了资本社会化的扩张性发展
(三)资本社会化与资本自由化是资本全球扩张这一统一过程中的两种互为补充的趋势
三 资本社会化的本质
第五章 资本社会化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一 资本社会化与资本主义
(一)西方学者对资本社会化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概述
(二)资本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的互动关系
二 资本社会化与社会主义
(一)资本社会化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资本社会化是资本主义肌体上生长起来的新社会因素
(三)资本社会化是连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座桥梁
三 当代资本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与“两个必然”实现道路的思考
(一)资本社会化具有加速发展的态势
(二)应从多个视角思考“两个必然”的实现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亚人组织的“股份信托企业”都可以视作股份制的雏形。但是,股份制的发展速度一直很慢,这种情况直到近代以后才有了改观。18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以及科技革命的推动,股份制才得到一定的发展。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经济和国内外贸易都得到迅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不仅成为一种现实,而且也成为继续发展的要求。而集中体现传统私有财产权形式的独资企业和合伙式的企业制度无论是在筹资来源还是在经营管理方面都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这一矛盾推动了近代股份资本的发展,并在股份资本这一社会化资本形态上得到暂时的缓和。马克思所研究的股份公司就是从这一时期到19世纪中叶前后存在的股份公司,显然,这一阶段的股份公司还处于刚刚兴起阶段,它不仅发展规模小,而且普及率也非常低。
一直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股份制的普及速度仍然比较慢,生产和商业等领域中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个体经营方式仍然大量存在。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中指出,直到19世纪40年代,“在生产中也和在商业中一样,仍然保留着传统的企业形式。……在农业、伐木业、采矿业、制造业和逵筑业中,企业仍然是小规模的和个人经营方式。它们几乎都是家族的事情”。①克拉潘也指出,在英国,“甚至在1890年,真正组成的公司大约有一半都不曾公开募股。在1906年,地方上一些最大的企业仍然是私营公司”。
ISBN | 9787500457794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吴海山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