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立宪政治 [精装] 978756225047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梁启超与立宪政治》探讨了梁启超对君主共和、君主立宪、开明专制的追求,阐明了中国近代民主政治与国情的关系,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近代政治的走向。《梁启超与立宪政治》作者董方奎在论述清末民主进程及政体变革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本着实事求是、大胆探索的态度,力求开辟研究的新局面。
编辑推荐
《梁启超与立宪政治》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学术研究系列之一。
目录
新版前言 初版前言 第一章 对西方民主政体的向往与尝试 第一节 追求民主宪政的先驱 幢憬西方民权宪政 民族危机与改革要求 议院政治的公开宣传 第二节 梁启超的崛起 拜师康门 崭露头角 舍言论外未有致力 变法之本 声名鹊起 宜自求为陈涉 第三节 矢志追求立宪政体 不断扬弃旧说 渐进论的初步确立 时务学堂总教习 大发民权论及宣传“种族之感” 议会政治雏形的建立 新旧之哄起于湘 非破家不能救国 第四节 政体变革的设想与尝试 第二章 力主破坏倾向共和 第一节 欲新中国必先新民 反专制痛斥慈禧 建立民族国家 救国必先有权 欲新中国,必先新民 第二节 大中华民主共和国 与孙中山联合 名为保皇,实为革命 共同发动自立军起义 高唱破坏主义 大中华民主共和国 第三章 放弃共和重尚君宪 第一节 与康有为的第一次论争 非保教与保教之争 暴力与非暴力之争 共和与君宪之争 第二节 黄遵宪的劝诫 梁黄友谊 劝诫与希望 长者的遗教 第三节 彷徨求索 游美而梦俄罗斯 广为探求,兼容并蓄 崇尚伯伦知理 政体比较与国情 “斯变而非变也” 第四章 体制变革之论争 第一节 预备立宪初期 批评新政,利用新政 立宪鼓吹及风潮 代五大臣草拟考察宪政报告 闻诏大喜及不餍人望 第二节 与革命派论战始末 1905年前的论争——党界应置之度外 1905年后的论争——论战势在必行 1907年结束论战——驳论评议 第三节 开明专制与共和之争 约法与训政 美式共和行不通 以开明专制为过渡 第四节 政治革命与种族革命之争 由排满到融满 反对种族革命 暴力革命与外国干涉 第五节 社会革命之争 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并行 社会革命不能行 发展资本与节制资本之争 第五章 二元制与议会制君主立宪之争 第一节 请愿速开国会 欲网国中豪杰 政闻社成立 动员国民,改造政府 急进与缓进之争 请愿速开国会 政闻社被查禁 第二节 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的筹建 评立宪九年预备期 咨议局成立 倡导地方自治 对载沣的失望 第三节 急求建立议会君主制 第一次请愿与《国风报》创刊 第二次请愿与驳阻挠国会之非 《国民公报》创刊及唤起各阶层 资政院成立及其天职 震惊朝廷的第三次请愿 历史的岔道口 第六章 在彷徨中走向共和 第一节 立宪派及其政党的形成 激起学生请愿狂潮 立宪派的形成及其首领 在宪友会成立中 第二节 与清政府矛盾激化 报国无门欲倒恶政府 同情革命又遭康斥 阁制之争与矛盾激化 第三节 无能向导历史 宫廷政变未遂 虚君共和破产 在彷徨中走向共和 结束语国情与清末政体变革的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这一时期,梁启超力主砸碎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主张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新世界。早在1899年冬,梁启超在离别东京,横渡太平洋准备经檀香山赴美途中,曾赋诗咏志,流露出他对“全地球创行共和政体之第一先进国”①的无限想往。他又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咏道:“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尽瘁国事不得志,断发胡服走扶桑。扶桑之居读书尚友既一载,耳目神气颇发皇。少年悬孤四方志,未敢久恋蓬莱乡。誓将适彼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问政求学观其光。”②当时他即将去美国考察共和政治。 1901年,梁在《中国史叙论》中论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几个阶段后说,今日之中国,已“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又君主专制政体渐就淹没”,而“国民立宪政体,将嬗代兴起之时代也”③。 1902年,梁启超通过小说、政论文等反复歌颂共和政治,他在《新罗马传奇》中宣扬自由、民权、民族主义,热情歌颂为在意大利建立共和政体而奋斗的玛志尼和加里波的,并且借题发挥说,“不管上等社会、中等社会、下等社会,九流三教,但使有爱国的热血,只管前来,不论那一人政体、寡人政体、多人政体、立宪共和,但能除专制的魔王,何妨试办”,“愿为民流血,先教众一心”,“只要人权与自由,铁血助他成就”,“但求宪法别无求”。④显然,《新罗马传奇》的中心旨意在赞扬通过暴力争得“自由”、“民权”及立宪共和政治。
ISBN9787562250470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董方奎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