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建设:现实、挑战与前景 [平装] 978780234686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社会组织建设:现实、挑战与前景》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总结并分析了社会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作者的思考和对策。由于政治、经济以及历史文化的差异,我国的社会组织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各类社会组织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在发展过程中又展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而言,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显现。但是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我国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历史国情影响,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和障碍。《社会组织建设:现实、挑战与前景》从发展理念、制度建设、政策设计、监督机制以及自身因素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有关政策上的建议。 《社会组织建设:现实、挑战与前景》吸收并借鉴了许多其他部门和机构的研究成果,既有理论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也有实践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社会组织建设:现实、挑战与前景》对未来社会组织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可为理论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也可为管理部门制订政策提供指导和参考。
编辑推荐
《社会组织建设:现实、挑战与前景》:如何认识我国自身的民间组织发展传统,思考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合作道路,全方位解读“社会组织建设"的权威之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国务院直属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研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为党中央、国务院服务的同时,还与国内外有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界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以高质量的研究工作为社会服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拥有一批著名经济学家和高素质专家,他们围绕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完成许多重要研究课题,国内外影响不断扩大。 近年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积极改进科研管理,加强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了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用和影响力,从2010年开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每年从可以公开发表的研究课题中,选出一些优秀成果,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的形式出版发行。
目录
总报告促进我国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政策研究 一、社会组织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过程与规律 二、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需要厘清的几个认识问题 四、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建议 专题一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的由来及争议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历程 三、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 五、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成就和贡献 六、民办非企业单位存在的问题 七、促进并规范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的政策设想 附件: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现状问题与政策需求调查报告 专题二 免予登记的社会团体:类别、功能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免予登记社会团体的基本类别 二、免予登记社会团体的性质特征 三、免予登记社会团体的功能地位 四、免予登记社会团体的发展现状 五、免予登记社会团体的发展趋势 专题三 我国学术性社会团体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 一、我国学术性社团的发展:数量变化与活动拓展 二、我国学术性社团的管理:政府管理与内部治理 三、我国学术性社团的评价:积极性功能的不断拓展 四、我国学术性社团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五、推动我国学术性社团发展的若干思考 专题四 我国专业性社会团体的管理与困境 一、专业性社团与政府的关系 二、专业性社团的典型案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三、我国专业性社团发展的现实困境 专题五 行业协会的基本情况研究 一、改革开放以来行业协会发展的历程及政策变迁 二、当前行业协会的规模与结构 三、行业协会的两种基本类型:政府转型与市场内生 四、基本评价 五、几点思考 专题六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研究 一、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概念界定 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历程 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现状 四、对我国近30年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的总体评价 五、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存在的问题 六、进一步完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的政策设想 专题七 未登记社会组织(草根组织)基本情况研究 一、未登记社会组织的界定 二、未登记社会组织的总体概况 三、未登记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 四、对未登记社会组织的基本判断和政策思考 专题八 基金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基金会的分类 二、我国基金会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基金会的现状 四、我国基金会立法问题 五、基金会的相关制度 六、基金会的责任使命和价值 七、我国基金会发展的愿景和建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2.运行机制 目前,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已经从粗放型运行阶段开始步入规范运行阶段。大部分规模化的协会都会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领导和管理机构,制定落实协会章程,设立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必备机构,并组建了经营部门。协会内部实行民主管理:理事长、理事会、监事会的产生遵循民主原则;协会内部的重大事项由会员积极参与共同决定;所有的会员都享有同等的表决权,即一人一票,并可通过多种渠道表达意见、提供信息,参与组织的管理工作。但是,实践中也有一些协会出于扩大规模、吸引投资等目的,对一些惠顾额大或入股额多的会员,实行投票加权或制定其他优惠政策,并在进行重大决策时,产生按股投票或一人多票的情形。 在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运行机制中,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能人效应”。虽然理事会成员个人是不能行使决策职权的,只能通过理事会议集体决策,但是,由于“能人”多为协会的发起人,是协会的关键人物,在决策过程中对协会制度的订立、日常事务的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决定权。在分配方式上,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按照劳动和交易额为主的居多,也有的以资本要素参与分配,或者两者结合。按照交易额分配体现了会员的权益,鼓励会员充分利用协会,增大对协会的交易量,从而促进协会的发展;按照资本要素分配(即股金分红)体现了资本的权益,鼓励人股者的投资热情,保证协会的资金来源。大多数协会由于资金短缺,采取的是实行按股分工的分配方式。 总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总体上看,运作趋于规范化,但是应该看到,目前我国仍有一大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尚处在无规范、无章程的自生自灭状态。
ISBN9787802346864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课题组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