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逻辑:现代政府的制度原理 [平装] 978720040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政府的逻辑:现代政府的制度原理》讲述了:财产保护:政府的逻辑起源与目的。财产是人类对价值物的排他性占有权利。作为一个权利集的财产,是自由之人基于对自身生命的主权权利而生发出来的自然权利,同时也是人们生命和自由的物质保障,并促进着社会的道德与和谐。因此,产权其实就是人权。
编辑推荐
《政府的逻辑:现代政府的制度原理》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徐邦友,浙江金华人;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从事政治学、政府管理与宪政法治的教学、研究,主持省规划课题6项,参与国家规划课题2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公共行政学》,参与著作10部;在《中国行政管理》等权威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有10余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CSSCI转载或收录。《中国政府传统行政的逻辑》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优秀著作二等奖;《自负的制度:政府管制的政治学研究》获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
目录
绪论政府:一个文明的关键性因素 第一章 财产保护:政府的逻辑起源与目的 一、财产:生命与自由的物质保障 1.财产及其起源 2.财产的保障与促进作用 二、政府:公民财产的权威保护 1.政府起源于财产保护的需要 2.政府是公民财产权利的权威保护者 3.公民财产权利是政府公共权力的极限边界 三、财产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变量 1.财产保护的经济社会意义:理论逻辑的分析 2.财产保护的正反典范:历史对比的例证 第二章 人民:政府的政治主宰 一、政府与人民:几种被颠倒的政治关系 1.主奴关系 2.牧畜关系 3.舟水关系 4.父子关系 5.精英与群氓的关系 二、从君主主权到人民主权: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1.主权在君:一种古老的政治理念 2.人民主权原则在近代的确立 3.对人民主权原则的反思 三、代议制:人民实现其主权的制度形式 1.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2.从直接民主到代议民主:民主历程上的一个飞跃 3.议会:代议制的组织承担及其行动原则 第三章 规则:政府权力的铁笼 一、政府:一个必要的祸害 1.人类对政府祸害性的警觉 2.政府何以成为一支压迫性力量 二、规则之治:宪政与法治的实质 1.什么是规则之治 2.人类何以需要规则之治 3.规则之治的基本形态:宪政与法治 三、规则之治的基本制度安排 1.制宪会议制度 2.司法审查制度 3.行政诉讼制度 4.人民陪审制度 第四章 分权制衡:一种妥适的政府权力结构 一、均衡:人类政治生活的价值精髓 1.阶级分化是政治社会的普遍现象 2.权势均衡是任何阶级均可接受的政治格局 3.分权制衡是阶级分化和权势均衡在权力结构上的反映 二、分权制衡:政府权力的妥适结构 1.分权制衡的历史渊源:思想与实践 2.分权制衡的逻辑理据 …… 第五章 责任:政府权力的平衡 第六章 革命:反抗暴政的正义手段
文摘
版权页: 然而,人们的财产也常常受到相互的侵害,这是任何人都不欲的“丛林状态”。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人类通过一定的方式建立了政府。无论政府是通过何种方式建设,或者是通过阶级斗争,或者是通过签订政治性契约,政府的逻辑起源都在于财产保护的需要,因而,政府存在的唯一目的也就在于为公民财产提供权威性保护。这里的财产既包括私有财产,也包括公有财产,它们是公民财产的不同法律类型;公有财产虽然与私有财产相对应,但它并不是一种与公民相对立且高于公民私有财产的异己存在,而也是与公民及其私性利益相契合的财产类型,因而,在政治上同属于公民的财产,无非在法律上任何公民个人都不能私自处理而已。在一个长期信奉“天下为公”或“以公为高尚”的国度(尽管对何谓“公”一直不曾有正确的理解),我们应该致力于消除对“私”和“私有”歧视,把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置于同等的法律和道德阶梯上,予以平等的对待。我们强调政府对公民财产的权威保护,绝不意味着政府不保护公民的生命与自由。在我们的观念世界里,财产已经体现了一个人的生命与自由,并对生命与自由发挥着保障性作用。因此,强调财产的保护,也就内涵了对人之生命与自由的保护。既然政府起源于财产保护的需要,政府是公民财产权利的权威性保护者,那么,公民的财产权利也就构成了政府权力的极限边界。公民财产权利的神圣性既相对于他人而言,更是相对于以公民财产权利保护者定位自己的政府。政府对公民财产权利的有效权威性保护是共同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变量。那些公民财产权利保护工作做得好的国家和地区,已然是并继将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且能持续增长的国家。 第二章 人民:政府的政治主宰。政府与人民是一对长期被颠倒的政治关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许多种类的政府与人民关系。至近代社会,人类终于实现了从君主主权到人民主权的历史性转变。
ISBN9787200404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徐邦友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