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评传 [平装] 978730505952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阮籍评传》内容简介:阮籍是魏晋之际著名的玄学家,早年有济世之志,后遭典午之变而隐身不与世事。《阮籍评传》通过对阮籍主要哲学著作的不同思想倾向的详密考察,揭示了阮籍思想由儒而玄的演变轨迹,指明了阮籍早期以儒学思想为主,崇尚礼乐刑政一体之治,后来有感于名教的堕落,遂转入庄学思想轨道,崇尚自然和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但由于儒家思想仍然发生作用,再加上他对现实的失望,因而在他那里形成了一个焦虑苦闷的精神世界,构成了一个双重结构的人格。《阮籍评传》从多角度,采用动态方法,并与有关士人相比较,对阮籍的思想、人格及生活情趣加以深入探讨,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士人的思想风貌以及时代精神的基本特征。
编辑推荐
《阮籍评传》荣获我国出版领域最高奖项“首届中国幽版改府奖”。 荣获首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奖”。 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 国家重点图书选题规划项目。
作者简介
高晨阳,河北临漳人,生于1944年12月。196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后于1979年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攻读中国哲学史专业。1982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参与《春秋哲学》的撰稿工作。为《中外哲学家辞典》编委和主要撰稿人。近年发表有《中国传统哲学整体观》、《中国传统哲学和谐观简论》、《论先秦儒道理想人格的建构特征》、《玄学本体论与言意之辨关系新探》等论文数十篇。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序言 第一章 阮籍的家世与生平 一、世儒的士族家庭 二、青少年时期的阮籍 三、正始时期的阮籍 四、竹林时期的阮籍 (一)关于“竹林”的几个问题 (二)政治上的榜徨与矛盾 第二章 阮籍思想的矛盾与分期 一、玄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二、阮籍著作的不同思想倾向 (一)《乐论》和《通易论》 (二)《通老论》 (三)《达庄论》和《大人先生传》 三、阮籍思想之分期 (一)从魏晋之际的政治形势看阮籍思想之分期 (二)从阮籍自述看其思想之分期 (三)从阮籍著作的撰作时间看其思想之分期 第三章 早期哲学:一个理想的客观世界 一、曹魏的名法之治与阮籍的儒学思想 二、《乐论》——“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整体观 (一)乐与天地同象的和谐本质 (二)乐之社会功能与自然功能 (三)“至乐无欲”的玄学倾向 三、《通易论》——易与天地同道的整体观 (一)“整体性”:“万物莫不一”的整体结构 (二)“自发性”:变易不息的整体过程 (三)“协调与协和”:天人同和的整体本质及目标 四、《乐论》、《通易论》的理论意义及其矛盾 第四章 后期哲学: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 一、阮籍由儒而庄的思想演变 二、阮籍天人之学新义 三、《达庄论》——以齐物为旨的“万物一体”观念 四、《大人先生传》——“大人先生”式的理想人格与理想精神境界 …… 第五章 《沪怀诗》:一个矛盾的情感世界 第六章 阮籍的双重人格 第七章 阮籍与竹林七贤:思想和人格的比较 第八章 阮籍的历史影响与评价 附录 索引 参考书目
文摘
版权页: 王戎的人格形象比起向秀的“容迹”,带有更为浓郁的“圆滑”特征。《晋书》本传说:“戎以晋室方乱,慕蘧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无蹇谔之节。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沉,户调门选而已。寻拜司徒,虽位总鼎司,而委僚案。间乘小马,从便门而出游,见者不知其三公也。”“与时舒卷”或“与时浮沉”,不仅是王戎在“晋室方乱”时所奉行的信念与行为准则,大概也是他一生所奉行的信念与行为准则。蘧伯玉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孔子对他很推崇:“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孔子称赞蘧伯玉,依据的是儒家“穷居达济”的道德原则。庄子也很推崇蘧伯玉。《庄子·则阳》说他是“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庄子称赞蘧伯玉,大概依据的是道家“和光同尘”的超道德原则。王戎慕蘧伯玉之为人而“与时舒卷”或“与时浮沉”,很难说他所奉行的是儒道哪一家的原则,大概是与向秀一样,他所遵循的是儒道综合的原则。按照这种原则而行动,王戎的外在人格形象必然具有多变性的特征,呈现为一种亦道亦儒、混迹于世的“圆滑”人格。他虽为吏部长官或位总鼎司,身在名教之中,但依据自然与名教统一结构中的“自然”一面,完全可以采取一种“委事僚案”的超世态度。
ISBN9787305059520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晨阳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