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 [平装] 978754632004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616866 类别: 图书 艺术 戏剧 地方剧艺术
提起梨园,人们都知道与戏曲有关,习惯上人们称戏班、剧团为“梨园 ”,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 世家”,戏剧界俗称为“梨园界”等等。对于梨园戏确切的概念,有人认为 梨园戏就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泛称。其实梨园戏并不是戏曲的通称,而是 对流行于福建晋江、泉州、厦门、龙溪等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戏曲剧种上路 老戏、下南老戏和戏仔的统称。 《梨园戏》由刘玲编著。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吉林文史出版社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刘玲编著的《梨园戏》介绍了有关梨园戏的文化历史知识。
目录
一 传统戏曲剧种梨园戏 二 梨园戏的历史沿革 三 梨园戏代表剧目 四 小梨园之童龄演员 五 梨园戏的艺术特点 六 宋元南戏之遗响 七 梨园戏剧本故事内容 八 梨园戏的影响与意义
序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 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 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 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 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 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 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 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吉林文史出版 社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 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 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 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 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伟大复兴!
文摘
提起梨园,人们都知道与戏曲有关, 习惯上人们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 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 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 俗称为“梨园界”等等。对于梨园戏确切 的概念,很多人不是很清楚,甚至有人认 为梨园戏就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泛 称。其实不然,梨园戏并不是戏曲的通 称,而是对流行于福建晋江、泉州、厦门、 龙溪等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戏曲剧 种——上路老戏、下南老戏和戏仔(又称 七子班)的统称。 梨园戏是我国古代传统戏曲剧种 之一,其在发展进程中有大梨园和小梨 园之分。大梨园,即为过去成年演员的 班社,福建本地人俗称“老戏”,由成人 担任演出。大梨园内部依派别不同,又 可分为上路戏与下南戏。当时各省设 “路”,泉州人习惯把福建以北包括江 西、浙江等地区叫做“上路”,因此上路 戏就是指由浙江、江西等地流传过来的 剧种,而下南戏就是本地戏;小梨园,也 就是“七子班”,是由儿童演员组成的班 社,又称七色戏或七脚戏。全部戏剧角 色:生、旦、净、末、丑、贴、外,都由儿童 演员扮演,这些演员多为16岁以下的少 年。较成年演员来说,小演员的音色更为 甜美,适合演唱曲词优美、唱腔优雅、风 格委婉细腻的爱情戏。这些小演员原本 多来自王公贵族的私人戏班,后来逐渐 流落到民间。 P2-4
ISBN9787546320045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金开诚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