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史话 [平装] 978750972598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616894 类别: 图书 艺术 戏剧 杂技艺术
《杂技史话》内容简介:中国的杂技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内容极为丰富、充实。在华夏大地上产生的、随历史长河演变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性杂技,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放射着异彩的瑰宝。《杂技史话》以时间发展为线索,向我们依次展现了杂技艺术从萌生到先秦、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先民的智慧,更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坚毅、乐观、勇敢、豪放的性格。
编辑推荐
《杂技史话》是中国史话?文学艺术系列之一。
作者简介
崔乐泉,1959生于山东桓台。中国首位体育史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为中国体育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日本广岛大学客座研究员。近年来出版有《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图录》、《中国体育通史》、《图说中国古代百戏杂技》等著作50余部,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课题和一般项目的研究任务。多次在国内和国外及港澳台高校、相关科研机构作学术演讲。
目录
引言 一 杂技艺术的萌生 二 先秦蚩尤戏的产生与民间乐舞游戏的新兴——杂技雏形的出现 1.蚩尤戏与扛鼎 2.跟斗 3.弄丸与跳剑 4.口技 5.投壶、承蜩 6.驯兽与乔装动物戏 7.秋千戏 三 汉魏六朝兽戏的兴盛与百戏的充实——百戏杂技艺术的成熟与发展 1.马戏和动物戏 2.象人之戏 3.鼎技与冲狭燕濯 4.都卢寻檀、凌高履索 5.手技耍弄 6.耍坛、旋盘 7.鱼龙曼延与奇变之乐 8.滑稽和傀儡 四 隋唐五代散乐百戏的繁荣——争奇斗艳的宫廷杂技 1.教坊与大酺 2.技巧耍弄 3.空中技、呈力技 4.叠置技与形体技巧 5.舞马与驯兽 6.五方狮子 7.幻术 8.胡旋、绳舞、流星 9.复合节目的盛行 五 宋辽金元的瓦舍勾栏和村落百戏——异彩纷呈的民间杂技 1.左右军与诸军百戏 2.瓦舍勾栏与路歧 3.乔相扑和乔戏 4.杂手艺和踢弄 5.金鸡竿、投坑、跳索 6.马戏与象车 7.手法幻术、撮弄、藏挟 8.烟火与灯火 9.口技 六 明清的耍把戏与走会——杂技体系的逐渐形成 1.江湖把戏的兴盛 2.皮条、杠子、走绳、蹬梯 3.蹬技与力技 4.车技、浪桥、蹦床、绳鞭 5.戏法与魔术 6.明春和暗春 7.马戏、驯兽、禽戏 8.杂技体系的形成 结束语 参考书目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 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 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 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 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 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 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 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 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 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 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 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 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 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 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 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 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 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 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 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 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 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 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 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 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 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 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 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 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 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 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 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 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 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 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 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 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 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 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 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 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 量。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双手据地的鼎技表演中,还有两种形式更为复杂。一是“倒立手行”,一是“倒立滚球”。前者即双手据地倒立后,以手代足前后行走,后者是表演在圆球上双手倒立,以手滚动圆球行走,相比之下难度更高,技艺也更高一筹。 单手鼎技,是倒立中的尖端技巧节目。这里,除了要求艺人们有更强的臂力外,还要求艺人们能更好地控制身体的平衡。汉代单手鼎技的表演,较常见的是艺人们在壶或樽等道具的口沿上进行,表演者一般多为女性。从考古发现的汉代文物资料看,这些艺人多细腰袅娜,体态轻盈,姿势优美,有的表演者还头顶某些道具,如碗等,以增加表演的惊险、紧张气氛。还有的演技者在表演单手鼎技时,以另一手托盘旋转。山东嘉祥武氏祠有一块画像石是一幅《盘鼓双重单手顶》画像:一人倒立,双掌撑二盘,倒立者的左腿上又有一艺人单手倒立(见图6)。画面中下层的艺人用“双臂鼎”已不容易,而上层的艺人又起单手鼎技,并协同地掌握着重心保持平衡,就更不容易了。这种高难度的鼎技,多次出现在反映社会生活的画像中,说明当时的艺人已有了相当精深的“鼎技”基本功了。
ISBN978750972598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崔乐泉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