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制度考释 [平装] 978710107955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617692 类别: 图书 军事 军事制度,军纪
《府兵制度考释》内容简介:谷霁光(1907-1993),湖南湘潭人。史学家。曾任江西大学校长,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长于中国古代兵制史、经济史的研究,代表作有《府兵制度考释》、《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等。《府兵制度考释》,196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重印。此次改由中华书局出版,即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录排而成,并增补《四论西魏北周和隋唐的府兵——府兵初期资粮与军备问题再探讨》、《五论西魏北周和隋唐的府兵——府兵制的确立与兵户部曲的趋于消失》两文(据江西人民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谷霁光史学文集》第一卷录排),以全面反映作者在府兵制度研究方面的成果,收入《现代史学家文丛》。
编辑推荐
《府兵制度考释》是现代史学家文丛之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府兵名称的由来及其演变 一、“府兵”作为通称与专称的区别及其联系 二、府兵在各个时期的其他名称 三、府兵制与同时期其他兵制的关系 第二章 西魏、北周时期府兵制度的形成 一、六柱国领兵的由来及其变化 二、二十四军地位的提高与私兵性质的逐步改变 三、扩大募兵与府兵侍卫职责的加重 第三章 府兵制与魏晋以来封建兵制及鲜卑拓拔兵制的渊源关系 一、魏晋以来的家兵、部曲与“兵户”、“士家” 二、北魏以来的部族军和家兵部曲 第四章 隋卫府制度的确立和军户的废止 一、隋前期的卫府与军人的编入户贯 二、鹰扬府的设置与隋后期的府兵 三、府兵制与当时封建军事、政治的矛盾 第五章 唐初府兵制的恢复及其全盛 一、府兵的恢复及其组织制度 二、折冲府的建立及其全盛时期 第六章 府兵制与均田制及封建国家职能的关系 一、从均田制观察授勋授田以及府兵自备资粮的实质 二、府兵制体现封建国家职能的两个方面 三、封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在府兵制度中的反映 第七章 府兵制的破坏 一、府兵的日趋衰微 二、折冲府的名存实亡与点兵和募兵制的代兴 三、府兵制破坏后唐中外兵制的更张 附论一东魏、北齐建置府兵问题商榷 附论二唐河北道折冲府的设置及其变化 附论三城民与世兵 附论四“良家子”与私装从军 附论五四论西魏北周和隋唐的府兵——府兵初期资粮与军备问题再探讨 附论六五论西魏北周和隋唐的府兵——府兵制的确立与兵户部曲的趋于消失 府兵纪事年表 付印附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这个受封为龙山公的仪同将军,领乡团镇守三峡,是团的名称屡见于记载,乡团与仪同相连属,决非偶然。到隋唐“军坊乡团”在府兵制度中仍然一度保留,制度到隋唐时是大大变化,而渊源关系却不能不从西魏北周时找寻。 团、旅、队在北魏以至隋唐,有时采用,有时又废除,即同一名称之下,其兵数、官等以及组织可以相差很大,变化之迹,在唐折冲府组织系统中尚须略为述及,这里不再详论,以免过于繁琐。 此外每一军究分几团,尚难作出确切的解答。单凭《北史》记载,不足以说明问题,由于〈北史》记载本身很不明确。疑一军一般是二团,也可以多于二团,或者只有一团,所以《北史》没有明确记述设置数字。至少一团分为左右,故有仪同二人;正如六军分为左右是十二军,十二军分为左右是二十四军。至于设立二团或多于二团,基于《玉海》引《后魏书》“西魏大统八年,宇文泰仿周典置六军,合为百府”之说①,一军有二团就可以有九十六个仪同府,其时正在扩军,增设乡团,因而各军增设仪同府是极其可能的。没有其他可靠的史实依据,暂行从疑。 总上所述,宇文泰在扩军、整军中,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又于九等户中的上、中富室籍其有材力者为兵,并笼络“首望”、“义首”的乡兵纳入皇朝六柱国统领系统,使地主武装逐步中央化。军资、衣粮仍保有军将自筹的旧习,逐步走向并资官给,纳入整个封建财政系统之内。但被籍为兵,仍须自备弓刀,其他从军者有的亦“自备行资”。
ISBN9787101079555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谷霁光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