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海权》内容简介:马汉的海权战略是要为美国的外交和军事战略提供基础,他公开宣称“强权即公理”。马汉的理论成了美国海军发展和海上扩张的理论根据。受惠于他的海权战略,19世纪最后10年,美国的海军实力由世界第12位跃升为第3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海权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把太平洋当作自己的“内湖”。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海外仍有700多个军事基地,4个作战舰队,十几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各型舰艇数千艘。
《大国海权》根据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及《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三本书摘译而成: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评价:马汉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编辑推荐
《大国海权》:罗马: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准就控制了世界。”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
美国:老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后,受马汉海权思想影响,致力发展海权。除舰队的扩建及积极夺取太平洋各战略岛屿外,且开凿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及加勒比海之战略海上基地,一举奠定了美国成为全球海上霸主的地位。
英国:英国对马汉之海权思想推崇备至,英国政府-战前提出海军扩充计划时,马汉的理沦成为英国军方最强力的辩护理由。法国:法国很重视马汉对于法国海军政策的批评,并且称赞其思想具有真正的创造性。
德国:德皇威廉二世及海军部长铁毕兹(Von Tripitz)深受马汉影响,致力发展海军,但德国却忽略了马氏的一项重要训条:“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导致德国陆军反而受经费影响而减低其战力。
世界海上强国近二百年的发展历程,大国崛起的海上必经之路。
得海权者得天下。
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世界。 专业书评
1、美国海权战略专家寓言中美之间决战太平洋
2、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3、海权崛起的必经之路,中国航母何时出海
4、C型包围圈下,中国海军走向远海
5、东海、黄海、南海危机激与海权崛起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编译:熊显华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1914),美国海军历史学家、海军战略理论家。前美国海军学院院长,前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军事顾问。一生致力于海军战略理论研究和著述,共留下专著20多部及论文130多篇。他首次提出“海权”的概念,并成功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海权理论。
马汉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历史地位,被视为美国海洋战略的鼻祖。他的海权战略盛行世界近百年而长久不衰,受到世界各国军事家的重视。 目录
第一章 海洋战略对于世界的深远影响
第二章 海权战略六要素
第三章 英、法海战的战略布局
第四章 东方和西方海洋权益的碰撞
第五章 俄英美三足鼎立
第六章 陆上强国与海上强国的冲突
第七章 以中国为中心
第八章 日本、中国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九章 美国向外看
第十章 夏威夷的战略地位
第十一章 地峡和海权
第十二章 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战略
第十三章 英美联合
第十四章美国海军的战略崛起
第十五章美国如何准备海战 序言
和平发展、天下大同,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但就目前的国际大环境看,在敌对势力眼中,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大,就意味着对另一个国家形成危险和威胁。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就没有和平与发展的空间。
自1840年以来,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用他们的坚船利炮不断破坏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近百年间,几乎所有的东西方列强都利用武力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一步步遭到肢解,中华民族风雨飘摇,苦难深重——亡国灭种的危机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中国人必须改革、觉醒。
1861—1894年间,清政府改良派首倡改革,发起洋务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清政府改良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强国策略,投入巨资引进西方列强的炮舰及其他现代科技成果。同时,在这段时期,中国的国内、国际政治环境相对安宁,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已近尾声,国外远东地区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基本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日本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中国国势渐起,并不亚于日本。甚至当时有英国媒体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这样来看,产生两方面后果:第一,当清政府有了自己的近代水师,综合国力开始抬头之后,作为东方大国,中国开始受到列强的重视;第二,假如照此发展下去,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就有了实现富国强兵的可能。
但在军国主义者眼中,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中国虽然并没威胁到谁,但中国的强大,在他们看来,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威胁!于是,甲午海战爆发。
甲午海战,清政府水军全军覆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诸岛……日本则因此成为亚洲最大的暴发户,得到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得到一亿多日元的舰艇等战利品。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得海权者得天下
和平发展、天下大同,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但就目前的国际大环境看,在敌对势力眼中,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大,就意味着对另一个国家形成危险和威胁。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就没有和平与发展的空间。
自1840年以来,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用他们的坚船利炮不断破坏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近百年间,几乎所有的东西方列强都利用武力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一步步遭到肢解,中华民族风雨飘摇,苦难深重——亡国灭种的危机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中国人必须改革、觉醒。
1861-1894年间,清政府改良派首倡改革,发起洋务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清政府改良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强国策略,投入巨资引进西方列强的炮舰及其他现代科技成果。同时,在这段时期,中国的国内、国际政治环境相对安宁,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已近尾声,国外远东地区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基本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日本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中国国势渐起,并不亚于日本。甚至当时有英国媒体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这样来看,产生两方面后果:第一,当清政府有了自己的近代水师,综合国力开始抬头之后,作为东方大国,中国开始受到列强的重视;第二,假如照此发展下去,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就有了实现富国强兵的可能。
但在军国主义者眼中,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中国虽然并没威胁到谁,但中国的强大,在他们看来,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威胁!于是,甲午海战爆发。
甲午海战,清政府水军全军覆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诸岛……日本则因此成为亚洲最大的暴发户,得到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得到一亿多日元的舰艇等战利品。
ISBN | 9787210048794 |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