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制史话 [平装] 9787509724552,75097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官制史话》随着君权的逐步强化,官吏治民的范围越管越宽,官僚队伍不断膨胀,设官分职越来越细密,君主对官吏的管理也越来越严密,形成日趋复杂的官制体系。《官制史话》(作者谢保成)主要介绍历代统一王朝的官制,采取按系统叙述的写法,分中枢决策系统、中央政务系统、地方行政系统、监察系统和军事系统五个方面进行叙述,《官制史话》以求通过各设官系统的前后变化情况反映古代官制的总体演变过程,同时考察君权与官制系统的关系以及官吏管理体制的得失。
编辑推荐
《官制史话》是中国史话?制度、名物与史事沿革系列之一。
作者简介
谢保成,籍贯北京,1943年9月甘肃兰州出生。1966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史学史、隋唐五代史、20世纪学术文化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10余种。代表作有《隋唐五代史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商务印书馆2007年)、《郭沫若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贞观政要集校》(中华书局2003年、2009年)、《中国史学史》(三卷,商务印书馆2006年)。目前,《中国史学史》续编“民国史学”正在定稿。
目录
一 如何认识和了解古代官制 1.历代官制的演变线索 2.古代官制的基本特征 3.记载官制的主要典籍 二 先秦的王权与秦以后的皇权 1.以宗法权为基础的王权 2.趋于专制独裁的皇权 3.皇储、后妃与宦官 三 中枢决策系统 1.“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 2.“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 3.翰林学士与枢密使的介入 4.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置 四 中央政务系统 1.三公九卿主外朝 2.“百司所禀”的尚书省 3.转型中的三省六部 4.罢除丞相,政归六部 五地方行政沿革 1.外服与封国、封邑 2.郡县制的发展 3.分省制的确立 4.边地的管理 5.乡里制度日趋严密 六 监察系统 1.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 2.御史台独立 3.台谏趋一,增设派出机构 4.都察院取代御史台 七 军事系统 1.指挥机构与军队编制 2.禁军的建制 3.地方武装 八 官吏的管理 1.选官与任用 2.官品与爵禄 3.考课与奖罚 附录 主要朝代设官系统简表 汉朝 唐朝 宋朝(神宗元丰官制) 元朝 明朝 清朝(中叶以前官制) 改版书后
文摘
版权页: 唐朝皇帝在位期间都要册立太子,册封仪式隆重,册拜后即诏告全国。东宫建置仿照皇宫宫城,只是规模较小。前半的东边设左春坊,西边设右春坊,掌皇太子的侍从与启奏。东宫官属: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辅导、教谕太子;詹事府,职如朝廷尚书省,置詹事、少詹事,统家令寺、率更寺、仆寺及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左右监门率、左右内率;左春坊职如朝廷门下省,置左庶子、中允;右春坊职如朝廷中书省,置右庶子、中舍人。这一套设官建置,实际是仿照朝廷的设官建置,为的是让太子利用这个缩小了的朝廷学习施政之道,增长秉政的才干。唐朝前期,皇帝出京,常以太子监国,有时以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主征讨。到了后期,为防止太子抢班夺权,皇帝逐渐限制太子监国,并有意削弱东宫势力,东宫官则为闲散官。 不论皇储制度多么完备,皇位继承问题却总难以按照制度正常进行。唐朝除武则天之外,共有20位皇帝,高祖李渊为开国皇帝,其下以嫡长子按制度继位者只有德宗和顺宗,其余都不是依制度正常继位的。直至清朝,雍正建起了秘密立储制:皇帝在位时,将选定的继承人的名字亲写密封,藏于匣内,放在乾清宫正中最高处“正大光明”匾后面,等皇帝逝去方取下,当众开封验明,确立新君。
ISBN9787509724552,75097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谢保成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