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史话 [平装] 9787509722091,75097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状元史话》内容简介:科举取士制度在中国绵延存在了一千余年,斗转星移,现在已经成了历史的陈迹。但是,“状元”一词作为一个吉祥的字眼,透露着一种公平竞争和奋发图强的精神,一直流传和使用到今天。由此,广大读者自然也会对历史上的状元产生某种兴趣和猜想。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这本小书概述了历代状元产生的过程,列举了迄今可考的近600名夺大魁者的姓名、籍贯、科分,择要介绍了一些廷试首冠之士的历史资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自幼刻苦努力,在科场中一步步竞奔,最后才脱颖而出的;也可以看出,在他们成才与登进士走上仕途以后,在德行、政绩、学术及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实际表现与社会作用。
编辑推荐
《状元史话》是中国史话?制度、名物与史事沿革系列。
作者简介
宋元强,北京人,1937年生,1965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史研究生毕业,先在山西师范大学任教,1980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任编辑、总编室主任、编审,1997年退休。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主要著作有《清朝的状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表有关明清史、科举史的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一 古代选士与状元称谓 1.古代选士制度的演变 2.进士科与状元称谓 3.状元的影响 二 殿试情景与传胪大典 1.殿试 2.传胪 3.恩荣宴 4.赏赐及谢恩 5.释褐礼 6.刻碑题名 三 历代文武状元概览 1.文科状元 2.武科状元 四 政绩德行与著述学识 1.唐宋时期 2.明清时期 五 年龄状况与文物传说 1.状元的夺魁年龄与平均寿命 2.有关文物与传说 结束语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 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 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 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 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 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 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 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 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 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 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 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 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 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 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人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 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 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 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 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 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 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 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 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 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 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 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 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 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 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 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 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 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 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 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 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 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 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 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 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 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西汉政权建立以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已结束,国家进入比较稳定的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各方面的力量逐渐强大,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要求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于是统治阶级便采取了察举、征辟等途径满足这一要求。新的选官制度对于改变奴隶制的世卿世禄制传统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和强化封建统治。但在这种制度下,实际权力主要在地方郡国,朝廷对所推举的人,一般都予以认可。这一点极有可能削弱中央集权制,特别是当皇帝懦弱无能的时候。如汉代原本规定,地方官上任须满一年才能行察举之事。但东汉顺帝即位后就取消了这一限制,这就为地方官吏滥行察举提供了便利。另外,郡国官吏在察举时,被荐举人要进行报答,常常使荐主和被荐举人之间形成特殊关系,甚至结党营私。东汉的世家豪门通过控制察举,使自己的势力不断得到扩张,大大妨害了君主专制统治,也不利于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所以到了魏晋时期,就逐渐被九品中正制所代替。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为了纠正滥行察举和防止在荐举中形成朋党,曹魏实行了“唯才是举”的方针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亦称九品官人法.就是通过品评,将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朝廷任命大中正官到各州主持品评,州下面的各郡也设有中正官主管品评。
ISBN9787509722091,75097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宋元强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