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 [平装] 978754870365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620410 类别: 图书 政治 教材/党政读物
《经济学基础》是高等院校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学生系统学习现代经济学的入门教材。教材体现高职高专和应用型本科对经济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理论内容上,《经济学基础》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全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部分探讨价格、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成本、市场结构、生产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部分探讨宏观经济变量、短期宏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在篇章结构上,《经济学基础》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小节案例、小节正文、延伸阅读、本章小结、关键概念、课外阅读、基本训练、实践训练为基本要素,构建适应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教材模式。全书结构清晰,行文流畅,在内容选择、写作思路上都突出应用性、创新性。《经济学基础》配备有完整的教学课件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经济学基础》既可作为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各专业的教学用书,又可作为自学者和其他人员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目录
第1章 导论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1 经济学的定义 案例1-1 1.1.1 经济范畴 1.1.2 经济学的定义 1.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案例1-2 1.2.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2 市场机制的基本功能 1.3 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案例1-3 1.3.1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1.3.2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1.3.3 怎样学好经济学?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基本训练 实践训练 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市场均衡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2.1 需求 案例2-1 2.1.1 需求的定义 2.1.2 需求的表达方法 2.1.3 影响需求的因素 2.1.4 需求定律 2.1.5 需求变动 2.2 供给 案例2-2 2.2.1 供给的定义 2.2.2 供给的表达方法 2.2.3 影响供给的因素 2.2.4 供给定律 2.2.5 供给变动 2.3 市场均衡 案例2-3 2.3.1 市场均衡 2.3.2 供求定理 2.3.3 价格机制及其作用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基本训练 实践训练 第3章 弹性理论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3.1 需求弹性 案例3-1 3.1.1 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及计算 3.1.2 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3.1.3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3.1.4 需求价格弹性的应用 3.1.5 其他需求弹性 3.2 供给弹性 案例3-2 3.2.1 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及计算 3.2.2 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3.2.3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3.2.4 供给价格弹性的应用 3.2.5 其他供给弹性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基本训练 实践训练 第4章 消费者行为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4.1 基数效用论 案例4-1 4.1.1 欲望与效用 4.1.2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4.1.3 边际效用递减定律 4.1.4 消费者均衡 4.2 序数效用论 案例4-2 4.2.1 偏好 4.2.2 无差异曲线 4.2.3 预算线 4.2.4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4.3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 案例4-3 4.3.1 消费者剩余 4.3.2 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价格-消费曲线 4.3.3 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收入-消费线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基本训练 实践训练 第5章 生产理论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5.1 企业 案例5-1 5.1.1 企业的定义和组织类型 5.1.2 公司治理 5.1.3 厂商目标 5.2 短期生产函数 案例5-2 5.2.1 生产函数的含义 5.2.2 短期与长期 5.2.3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5.2.4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5.2.5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5.3 长期生产函数 案例5-3 5.3.1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5.3.2 等产量线 5.3.3 等成本线 5.3.4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5.3.5 规模报酬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基本训练 实践训练 第6章 成本理论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6.1 成本的基本概念 案例6-1 6.1.1 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6.1.2 隐性成本与显性成本 6.1.3 沉没成本 6.2 短期成本分析 案例6-2 6.2.1 短期成本的分类 6.2.2 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6.3 长期成本分析 案例6-3 6.3.1 长期总成本 6.3.2 长期平均成本 6.3.3 长期边际成本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基本训练 实践训练 第7章 市场结构 第8章 生产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第9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篇 宏观经济学 第10章 宏观经济变量 第11章 短期宏观经济运行 第12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13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14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2.2.3 影响供给的因素 影响供给的因素有: 第一,商品本身的价格。由于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条件下,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厂商就会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源用于该商品的生产,从而使其供给量增加,反之,则厂商就会将生产资源转移到其他价格相对较高的商品的生产,从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所以商品本身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商品本身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例如市场上冰激凌的价格上涨,制造冰激凌的厂商就会增加冰激凌的产量。 第二,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商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成本下降,利润增加,供给会增加;反之,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供给会减少。例如原材料的价格上涨,那生产产品的工厂其生产成本就会增加,在该产品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利润就会减少,则工厂可能就会减少该产品的供给量。 第三,相关商品的价格。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也会引起该商品供给量发生变化。对于替代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引起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进而供给增加;反之亦然。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替代品的供给呈同方向变动。如当市场上玉米的价格不变,小麦的价格上升时,生产者会增加对小麦的供给。对于互补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引起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因而供给减少;反之亦然。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品的供给呈反方向变动。如汽车和汽油。 第四,生产技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化会引起商品成本的变化,进而引起供给量的变化,生产水平提高,对生产要素的利用会更加充分,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供给量就会增加;反之,生产水平降低,降低了对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进而增加生产成本,供给量就会减少。 第五,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厂商对未来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会增加供给;持悲观态度,则会减少供给。如果生产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会上涨,就会减少该商品当前的供给;反之,如果预期价格将下降,则会大量抛售,使当前该商品的供给增加。
ISBN9787548703655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湘桂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