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梆文化生态研究 [平装] 7500495218,97875004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621096 类别: 图书 艺术 戏剧 地方剧艺术
《怀梆文化生态研究》,本书从自然、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讨论了怀梆的生存环境,指出了环境变化对怀梆发展的影响。同时,作者还非常认真地研究了怀梆的内部生态机制,应该说,内部动因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更重要的因素。《怀梆文化生态研究》对怀梆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传承模式等的探讨很有见地,值得重视。
编辑推荐
丁永祥同志对文化生态问题的关注可以说由来已久。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生态美学热中,丁永祥同志一直从事生态美学研究。2006年,他从日本进修回来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他把自己熟悉的生态美学与热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真可谓如鱼得水。丁永祥同志在攻读博士期间,潜心研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怀梆。在研究怀梆的过程中,他作了大量的调查,并深入农村,与农民们一起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种扎实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自然是真实、可靠的。在《怀梆文化生态研究》中,作者从自然、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讨论了怀梆的生存环境,指出了环境变化对怀梆发展的影响。同时,作者还非常认真地研究了怀梆的内部生态机制,应该说,内部动因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更重要的因素。《怀梆文化生态研究》对怀梆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传承模式等的探讨很有见地,值得重视。
作者简介
丁永祥,男,1965年生,河南武陟人,文学博士,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负责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独著、合作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40多篇。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文化生态学与怀梆文化生态研究 第一节 文化生态学 第二节 怀梆文化生态研究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研究 二 怀梆研究 第二章怀梆的产生、发展及其审美特征 第一节 怀梆产生的地区和流行范围 一 怀庆府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二 怀梆的流行范围 第二节 怀梆的产生和发展 一 怀梆的产生 二 怀梆的发展 三 怀梆的衰败 第三节 怀梆的审美特征 一 怀梆的音乐特征 二 怀梆的文学特征 第三章怀庆府自然生态与怀梆发展 第一节 怀庆府的自然条件 一 怀庆府的气候 二 怀庆府的水土 三 怀庆府的景观 第二节 怀庆府的物产 一 怀庆府物产的概述 二 四大怀药 第三节自然环境对怀梆发展的影响 一 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怀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 重要的交通位置促进了文化交流,带动了怀梆发展 三 特定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怀梆的艺术风格 四 优美的自然景观促进了怀梆发展 第四章怀庆府社会生态与怀梆发展 第一节 怀庆府村社社会 一 村社结构及功能 二 怀庆府村社民俗 第二节 怀庆府民间信仰 一 民间信仰 二 祭祀活动 三 祭祀仪式与民间文艺的关系 第三节 怀商与怀梆 一 怀庆商帮 二 怀商对怀梆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怀庆府文化生态与怀梆发展 第一节 怀文化圈 一 怀文化的界定 二 怀文化的特点 第二节 怀庆府多样共生的民间艺术 一 民间音乐 二 民间舞蹈 三 民间戏曲 第三节 共生态中怀梆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一 共生 二 竞生 第六章怀梆内部生态机制 第一节 怀梆戏班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 怀梆戏班动力机制的形成 二 怀梆戏班发展的动力结构 第二节 怀梆戏班的运作模式 一 专业戏班的运作模式 二 业余戏班的运作模式 第三节 怀梆传承 一 怀梆传承的传统模式 二 传承机制变化与传承困境 第七章怀梆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怀梆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形成原因 一 怀梆发展面临的困境 二 怀梆发展困境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怀梆保护的意义、紧迫性和关键问题 一 怀梆保护的意义和紧迫性 二 怀梆保护的关键问题 第三节 由怀梆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一 怀梆发展规律的普遍性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一 环境是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 民间艺术在实现民众的精神和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尊重客观规律,从环境人手进行整体性保护 后记
ISBN7500495218,97875004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丁永祥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