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论》内容简介:回首中国民主政治这60年来的发展之路,有着探索创立的艰辛、曲折,有着“十年动乱”严重挫折,也有着在经历了徘徊和停滞之后的不断继承、完善和发展。通过对中国政治民主化问题的研究和思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论》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两个根本问题,希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论》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编辑推荐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论》:当代学术文丛。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
第一节 理解民主:民主化的首要前提
一、民主的本质
二、民主的形式
三、民主“不是什么”
四、民主的泛化
第二节 遵循原则:民主化的基本前提
一、“民主”原则
二、国情原则
三、政党原则
四、法治原则
第三节 解放思想:民主化的必需前提
一、摆脱经济发展决定民主创建的教条认识
二、消除政治改革会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不当顾虑
三、纠正对西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偏见
四、改变轻视民主问题的现有态度
第二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 民主价值:民主化的内生力量
一、民主的个人价值
二、民主的社会价值
三、民主的中国价值
第二节 市场经济:民主化的催生力量
一、有助于民主主体的形成
二、有助于民主意识的成长
三、有助于民主原则的确立
四、有助于民主体制的创建
五、有助于民主基础的奠定
第三节 国家权力:民主化的发轫力量
一、国家权力的一般功能
二、社会发展对国家权力的倚赖
三、国家权力与政治民主化
第四节 社会精英:民主化的倡导力量
一、社会精英的作用
二、知识分子与民主发展
三、中国政治民主化对知识分子的倚赖
四、政治精英与民主创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任务
第一节 文化民主化
一、政治文化的作用
二、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民主化的掣肘
三、传统政治文化延存的原因分析
四、创建民主的政治文化
第二节 主体民主化
一、主体与政治民主化的关系
二、根深蒂固的传统政治心理
三、沦肌浃髓的传统国民性格
四、民主人:主体民主化的目标
第三节 体制民主化
一、我国的基本民主制度
二、制度设计的不足
三、体制民主化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政党民主化
一、政党民主化的含义与功能
二、执政党内部生活的民主化:发展党内民主
三、执政党执政方式的法制化:依法治国
四、参政党参政议政的民主化、法制化
五、政党间政治关系的民主化:优化党际关系
第五节 生活民主化
一、生活民主化的含义
二、生活民主化的意义
三、生活民主化的表征
第四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途径
第一节 学校教育:民主化的首要途径
一、学校教育途径的必然性
二、学校教育的作用及其表现
三、学校教育的具体措施
四、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对民主化的作用
第二节 大众传媒:民主化的重要途
一、营造民主的文化氛围
二、重塑公民的政治行为
三、增加政治参与的机会
四、提供有力的舆论监督
五、督促公共决策的完善
六、维护法律制度的威严
第三节 民主实践:民主化的探索途径
一、引导社会团体逐步实现独立自主
二、逐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
三、完善基层民主
第四节 政治改革:民主化的必由途径
一、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
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全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改革政治体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完成此书之时,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回首中国民主政治这60年来的发展之路,有着探索创立的艰辛、曲折,有着“十年动乱”严重挫折,也有着在经历了徘徊和停滞之后的不断继承、完善和发展。通过对中国政治民主化问题的研究和思考,本书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两个根本问题,希望本书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懈摸索和努力奋斗,值得欢欣鼓舞的是,我们党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正在不断尝试和努力探索。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本书能够按时付梓面世,得到很多专家的关心、指导和支持。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广西师范学院戴回天先生的大力帮助。书稿初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段振榜研究员、刘楚魁教授等对书稿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单位其他同事也时常鞭策鼓励。正是这些专家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书稿才能按时完成。此外,在研究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书刊、网上资料,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谨向这些成果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在这段时间内给予我以极大的关怀和鼓励,并帮助完成了书稿的校对工作,才使得我有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本书。
江西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蒲浩同志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智慧和辛劳,在此笔者深表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纰漏在所难免,恳请广大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一些后发国家民主政治也最终获得了成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最初的民主制度构架最终获得了相应的民主文化的有力鼎撑。如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后发国家的民主政治的实现无不如此。日本自明治维新始就仿效西方初步架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到现今稳固而成熟的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与日本在效仿西方制度的同时“仿效欧美改革旧教育制度、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休戚相关。它对日本民主制度的发展和最终确立“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韩国在脱离殖民统治后不久的1948年就迅速地建立起了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的基本框架,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民主政治文化在韩国终于脱胎成形”之时,民主制度才得以“根基坚固”。而菲律宾获“亚洲第一民主国家”“东方的民主橱窗”之美誉,则完全得益于“美国人给菲律宾留下的一整套的政治思想体系和政治制度”。
二、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民主化的掣肘
这里的传统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狭义上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即以道德中心主义为灵魂、以专制主义为核心、以民本主义为补充、以官僚主义等为表征的传统意识形态,也可以称之为“大传统政治文化”(相对于传统政治心理这一层次的“小传统政治文化”而言)。虽然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在理论上的探讨一直分疏不断,但传统政治文化并没有创造出民主政治却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ISBN | 9787210042464 |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张互桂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