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学录:汉语测试与话语分析探究》主要内容简介:汉语语音测试的选项设计、汉语语音客观性测试命题研究、C.TEST“综合填空”题型研究、HSK新、旧挑错题的比较、HSK写作评分标准发展概述、面试型口语测试可理解性输入探析等。
编辑推荐
《问学录:汉语测试与话语分析探究》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学术文库之一。 目录
语气副词“竟”及其教学
言语进程中问语的选择
话题调控者的问语控制
HSK(初、中等)难度与效度的考生评价
HSK(初、中等)当前质量的考生评价
HSK(初、中等)再测信度验证
C.TEST语音测试首考评价
日本人汉语语音偏误检测
C.TEST语音测试现状分析
汉语语音测试的选项设计
汉语语音客观性测试命题研究
C.TEST“综合填空”题型研究
HSK新、旧挑错题的比较
HSK写作评分标准发展概述
面试型口语测试诊断性评价初探
面试型口语测试可理解性输入探析
汉语口语能力的测与练
普通话水平测试分数误差探析
普通话水平测试话题难度及影响因素探究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C.TEST口试旨在考查母语非汉语者在国际交流环境中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它属于典型的交际口试,借鉴了很多OPI的做法。由两位考官测试一名考生,主考官负责与考生交谈,从热身、摸底、探顶到结束大致需15-20分钟,副考官只负责评分。与OPI不同的是,主考官在引导时会有多套口语试卷作为参考。每套试卷都有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又形成描述、叙述、议论和辩论这四个类型及难度不同的任务序列。考官可随时根据交际需要,参考试卷来灵活选择或转换话题。评分采取综合印象法,以完成任务的整体效果和成段表达能力为主要依据,从语音面貌,语法、词汇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流利度等方面综合考虑①。该口试同样具有交际性和个人化等优点,同时,考官依据试卷组织话题可以提高提问效率。其缺点是对考生主动交际能力的考查不足;另外,测试时间短容易产生话题偏差。
总体来说,不论是直接式还是半直接式口语测试,目前多倾向于以考查语言的口头交际能力为目标。比较起来,直接式口试更能体现交际的互动、真实、自然、个性化等特征,效度更高;但其操作难度较大,同时在测试信度和公平性上容易受到挑战。而半直接式口试尽管交际性稍差,但在操作性和信度上又有其优势。因此,两种测试形式各有千秋,可以根据测试目标和条件进行选择。当组织形式确定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任务(题型和试题)的设计和评分标准的制定。对交际口试而言,应尽量设计符合交际需要的各类话题,接近真实的交际情境以及现实生活所需要的各类交际任务类型;应以任务完成情况为评分依据,对语言、语篇、语用、策略诸方面能力综合而成的整体交际效果进行考量。
ISBN | 9787561930441 |
---|---|
出版社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聂丹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