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一直以来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理想,是指人们在利益关系
上的基本准则的无差别性,即按照社会所确认的标准(政策、法律、原
则等)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个人。社会公平是指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
都能有全面发展自己和获得自己正当利益的机会,它包括权利公平、
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结果)公平等。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
息对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广
泛运用,信息在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分配并不均衡,信息差距日益拉
大。追求信息公平也就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又一命题。电子政务作
为政府信息化的集中体现,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公平问题。基于电
子政务的公共性,公共信息服务的普遍均等是其应有之义,研究电子
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公平问题及其保障,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
理论意义,同时也能促进信息社会的一般信息公平问题的解决。
由唐思慧编著的《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研究》从5个方面予以展开:
第一,在分析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对信息公
平进行了界定,认为信息公平是指社会全体成员均能自由、平等地选
择和分享各种信息资源的一种价值理念,其实质是信息权利的平等。
第二,信息公平有其理论基础。社会公平理论、罗尔斯的正义论
和普遍受益原则为信息公平奠定了道德和伦理基础;人权、知情权、
参与权等则为信息公平奠定了法律基础;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信息共
享论则为信息公平的实现进行了可行性的论证与理论支撑。
第三,以社会公平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从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来分析电子政务建设中
的信息公平问题。具体表现为:a)公众的权利公平较少被关注。目
前我国电子政务处于政府信息公开阶段,侧重对公众知情权的确认。
权利公平应确保所有公民平等享受电子政务发展成果及在线获取政
府公共服务。b)公众平等使用电子政务未得以切实贯彻。表现在
信息基础设施普及方面“农村不及城市”;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呈现
“东高西低”;政府网站构建的无障碍原则未得以强化。c)规则公平
问题凸显。我国所制定的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政策及标准未能切
实保证公平对待每一群体。d)电子政务结果不公平。表现在老年
人、低学历者、农民、残疾人未能充分普遍地享受电子政务的益处。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a)电子政务定位
模糊,未能突出公平价值导向;b)电子政务的信息传播模式由告之
式向介入式转型,对用户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要求较高;
c)电子政务信息无障碍理念缺失,无法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公平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a)个人层面,
将妨碍公民人权的实现;b)国家层面,制约电子政务效能发挥,电子
政务建设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受到质疑,政府公信力下降;c)社会层
面,社会排斥加剧,原有稳定的社会结构面临解构,社会和谐面临
挑战。
第四,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公平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国,也同样
存在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盟国家、美国、新加坡等对此问
题给予了关注。在比较研究各国的解决对策与经验的基础上,将其
归纳为惠及全民的公共政策定位、信息权利的法律保障、信息基础设
施公平配置、信息能力的全民教育与培养、电子政务信息环境的无障
碍建设等5个方面:a)惠及全民的公共政策定位方面,以欧盟最为
突出。欧盟制定了惠及全民的公共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欧盟各成
员国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贯彻实施,此外还专门制定了“包容的电子政
务计划”以解决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公平问题,实现包容的信息社会。
b)信息权利的法律保障方面,美国从公众公共信息获取权、公众在
线信息获取权、政府网站信息无障碍等三方面予以法律保障,分别颁
布了《信息自由法》、《电子政务法》和《508法案》等,为所有人实现平
等获取政府信息提供法律保障。c)信息基础设施公平配置方面,笔
者主要介绍了印度、英国和新加坡等国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公平配置
方面的经验。他们从技术突破到普及再到无缝连接不断完善,从有
线到无线多渠道向公众提供在线政府信息,为电子政务信息公平提
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d)信息能力的全民教育与培养方面,新加
坡、韩国等国分别根据公平原则和补偿原则,实施全民信息教育和面
向弱势群体的特殊培训,以普遍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和信息能力。
e)电子政务信息环境的无障碍建设方面,以政府网站为对象,从政
府网站设计无障碍和内容设计无障碍两个方面展开,并以“香港政府
一站通”网站为例分析了香港在建设政府网站信息无障碍方面的
经验。
第五,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公平问题,从能力保
障、物质保障、制度保障和环境保障等4个方面构建了电子政务建设
中的信息公平保障体系。上述保障体系四个组成部分之间是层层递
进的关系,其中电子政务的制度保障是主导,物质保障是前提,能力
保障是根本,环境保障是关键。
制度保障方面,强调政府政策定位及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以确
保公众享有平等的政府信息获取权利、平等的政府信息获取机会、对
等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使用机会;物质保障方面,注重电子政务系
统、信息获取技术及产品等方面的设计遵循惠及全民和普遍设计的
原则,以确保电子政务信息无障碍,满足包括残疾人和老年人在内的
信息需求;能力保障方面,强调加强电子政务系统的使用技能的教育
与培训,以确保公众具备应有的信息获取能力;环境保障方面,注重
加强电子政务交互环境、电子政务文化和电子政务伦理规范的建设,
以确保良好的电子政务使用氛围与环境的形成,发挥电子政务应有
的效能,实现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公平,使所有人都能享受电子政务发
展所带来的益处。
总之,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公平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整个社
会大环境如地区信息化不平衡、数字鸿沟问题与教育公平问题等的
影响,是数字鸿沟和信息分化等问题在电子政务中的集中反映。因
此,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笔者认为,受电子政
务发展的阶段性的影响,不同阶段电子政务信息公平评判标准也不
一样。在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应确保所有人都能平等获取与
利用电子政务的机会,不因地域和个人能力的差异而受到不公正对
待。但不管处于哪一发展阶段,政府都应确保电子政务能够让所有
人获得与其能力相对等的信息。
《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研究》的创新在于:
第一,选题较为新颖并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研究》
基于公平与正
义的民主思想,将信息公平价值理念引入电子政务的研究领域,丰富
了电子政务研究的内容,有利于电子政务功能发挥,实现社会和谐。
选题的前瞻性在于,尽管当前政府信息服务还相对公平,电子政务中
信息公平问题还不甚明显和强烈,但随着电子政务日趋完善,必然会
面对这个问题。因为政府服务全部在线办理是电子政务的最终发展
方向,电子政务的初衷是公众能获取并利用。
第二,研究视角的创新。《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研究》基于公民权利视角
,透析了作为基
本人权的公众知情权、社会参与权与信息权利等;基于道德伦理视
角,作者分析了惠及全民、普遍受益、社会包容(融合)等基本思想,以
此作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的理论基石与基本要求。基于社会公
平理论,结合电子政务的实际情况,从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和结果公平四个方面分析了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研究内容的创新。《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研究》系统研究了信息公
平的理论基础,
从哲学、法学、经济学和信息学等多学科系统研究了信息公平的理论
基础。《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研究》构建了电子政务信息公平保障体系,提出
从制度保障、物
质保障、能力保障和环境保障4个方面共同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公平
的实现。
第四,研究方法的创新。《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研究》从保障公民信息权
利的角度出发,
针对电子政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公平现象,《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研究》运用比
较与综合相结
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国外电子政务信息公平问题解决方式的经验,
提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的保障体系及其模型。
编辑推荐
随着数字鸿沟问题的凸显,信息公平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信息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均能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种信息资源的一种价值观念。由唐思慧编著的《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研究》对信息公平产生的背景、信息公平的理论基础、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公平问题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各地在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公平问题的成功经验,构建了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的保障体系模型。本书对于电子政务的建设及数字鸿沟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唐思慧,1978年出生于湖南炎陵。2005年至2008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与信息产权等。先后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湖南省软科学项目等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目录
1 绪论
1.1 概念界定
1.1.1 公平、平等与正义
1.1.2 信息与信息公平
1.1.3 电子政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息分化、数字鸿沟与电子包容
1.2.2 信息公平研究
1.2.3 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研究
1.3 信息公平的相关实践
1.3.1 国际信息公平实践
1.3.2 国内信息公平实践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1.5 小结
2 信息公平的理论基础
2.1 信息公平的内涵及产生背景
2.1.1 信息公平的内涵
2.1.2 信息公平产生的背景
2.2 信息公平的理论基础
2.2.1 哲学基础
2.2.2 法学基础
2.2.3 经济学基础
2.2.4 信息学基础
2.3 小结
3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公平问题及原因
3.1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公平问题
3.1.1 权利公平问题
3.1.2 机会公平问题
3.1.3 规则公平问题
3.1.4 结果公平问题
3.2 电子政务信息公平问题产生的原因
3.2.1 电子政务的定位模糊
3.2.2 电子政务的信息传播模式转型
3.2.3 电子政务信息无障碍理念缺失
3.3 电子政务信息公平问题的影响
3.3.1 个人层面:妨碍公民全面发展
3.3.2 国家层面:制约电子政务效能的发挥
3.3.3 社会层面:加剧社会排斥
3.4 小结
4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公平问题之解决经验
4.1 惠及全民的公共政策定位:以欧盟为例
4.1.1 欧盟信息政策层面:惠及全民
4.1.2 欧盟实践层面:电子包容
4.2 信息权利的法律保障:以美国为例
4.2.1 公众公共信息获取权的保障
4.2.2 公众在线信息获取权的保障
4.2.3 政府网站信息无障碍的法律保障
4.3 信息基础设施公平配置
4.3.1 印度:信息基础设施的突破
4.3.2 英国: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
4.3.3 新加坡:信息基础设施的无缝连接
4.4 信息能力的全民教育与培养
4.4.1 信息能力概述
4.4.2 全民信息化教育:公平原则
4.4.3 弱势群体信息能力培养:补偿原则
4.5 电子政务信息环境的无障碍建设:以政府网站为例
4.5.1 政府网站设计无障碍
4.5.2 政府网站内容无障碍
4.5.3 政府网站无障碍的案例分析
4.6 小结
5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公平保障体系
5.1 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的保障体系模型
5.1.1 模型的构成要素
5.1.2 保障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5.2 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的制度保障
5.2.1 信息政策定位与调整
5.2.2 法律规制
5.2.3 标准建设与完善
5.3 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的物质保障
5.3.1 信息基础设施与资源的配置: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及边界
5.3.2 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化
5.3.3 信息无障碍获取技术及产品的保障
5.4 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的能力保障
5.4.1 针对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信息教育与培训
5.4.2 根据用户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提供信息教育与培训
5.5 电子政务信息公平的环境保障
5.5.1 电子政务交互环境构建
5.5.2 电子政务文化建设
5.5.3 电子政务伦理规范建设
5.6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ISBN | 9787510037733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 | 唐思慧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