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音学与音系学导论》将语音学和音系学融为一体,讨论它们的系统知识、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注重二者之间的理论联系。语音学和音系学的研究对象虽然各有侧重,但针对的都是语音现象。前者具体考察了音段(元音和辅音)、音节、声调、重音、语调,尤其对语音变异进行了动态解释,既观照于音系规则,但又不拘泥于音系规则;后者则基于音系的区别性特征,介绍并讨论了音系学发展过程中几个代表性的理论,力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各个音系学的理论贡献,揭示语言的语音模式及其共同的音系规律。《语音学与音系学导论》适合英语专业、汉语专业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教师和语言工作者参考阅读,可以作为入门或研究初阶的读物,也可作为教材。
编辑推荐
《语音学与音系学导论》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学术平台,旨在探索当代语言学研究的最新领域,多角度展示研究成果。文库第二辑在为当代语言学的研究、发展提供学者间交流机会的同时,继续学科融通、兼收并蓄的编辑理念,崇尚原创作品,力推新人新作。 作者简介
许希明,笔名许曦明,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翻译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语音学与音系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语比较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承担过省级科研课题2项。在《中国翻译》、《外语研究》、《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上海科技翻译》、《文艺报》等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合著《新英语语法精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专著《英语重音动态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2009年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稳定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目前正在干旱行国家计科基金项目“央汉语艺奏类型对比研究”(11BYY011)工作。
杨成虎,1962年生,安徽舒城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1988年硕士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在宁波大学工作,从事认知语言学、诗歌翻译与研究。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复指与语法化问题研究》、《语言学普通读本》(合著)、《英美文学选读》、《现代英语语法》、《英语词汇学》、《竹云轩诗稿》、《楚辞传播学与英语语境问题研究》(合著)等,译有《唐诗三百首》(合译)、《臧克家短诗选》、《李小雨短诗选》、《王学忠诗稿》、《心笛》、《人和蟒恋》、《纵横千山》、《20世纪中国新诗选》(合译)、《3650行阳光》、《太阳来的十秒钟》(合译)等。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语音学与音系学
1.2 语音学概览
1.3 音系学概览
1.4 语音研究的用途与发展趋势
1.5 问题讨论
第2章 语音的性质
2.1 语音的生理性质
2.2 语音的物理性质
2.3 语音的社会性质
2.4 问题讨论
第3章 元音
3.1 元音的性质
3.2 国际音标
3.3 定位元音
3.4 英汉元音比较
3.5 问题讨论
第4章 辅音
4.1 辅音的分类
4.2 辅音的发音部位
4.3 辅音的发音方法
4.4 英汉辅音对比
4.5 辅音的变异性
4.6 辅音系统的概括
4.7 问题讨论
第5章 音节
5.1 音节的概念
5.2 音节的结构
5.3 音节的划分
5.4 问题讨论
第6章 重音
6.1 重音的概念
6.2 英语重音规则
6.3 重音的表意功能
6.4 重音与节奏
6.5 重音与元音连续体
6.6 问题讨论
第7章 声调
7.1 声调的概念
7.2 声调的特征
7.3 声调的功能
7.4 问题讨论
第8章 语调
8.1 什么是语调
8.2 语调的结构
8.3 英汉语调对比
8.4 语调的功能
8.5 问题讨论
第9章 语流音变
9.1 音位变体
9.2 同化
9.3 弱化
9.4 省音
9.5 连读
9.6 问题讨论
第10章 节律音系学
10.1 理论背景
10.2 节律树
10.3 节律调控
10.4 节律栅
10.5 音步重音结构的两个参数
10.6 问题讨论
第11章 词库音系学
11.1 基本模型
11.2 严格循环条件与优先条件
11.3 后词库音系规则
11.4 问题讨论
第12章 自主音段音系学
12.1 声调现象
12.2 曲线声调与浮游声调
12.3 联接常规与强制性曲线原则(OCP)
12.4 问题讨论
第13章 特征架构音系学
13.1 特征树
13.2 写规则、默认值规则与底层表达极端不充分赋值理论
13.3 元音和谐
13.4 问题讨论
第14章 管辖音系学
14.1 基本表征模式
14.2 聚合运算和粲数理论
14.3 音系管辖原则
14.4 问题讨论
第15章 优选论
15.1 理论框架
15.2 制约条件
15.3 两类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
15.4 分析方法
15.5 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口腔在发声过程中的作用最为明显,它是一个形状和体积都可以控制的共鸣腔,其中最为灵活的部位就是舌头。舌头是一个富有弹性的肌肉组织,可以分为舌尖、舌端(又叫舌叶)、舌面和舌后等部位。舌尖位于舌头的最前端。舌头自然平伸时,舌尖后部与齿龈相对的部分是舌端。舌端之后的部分叫舌面,舌面又可以细分为舌面前和舌面中,舌后又叫舌根。当舌头处于静止状态时,舌面前和舌面中正对着硬腭,舌面后正对着软腭。舌后处在舌面后部的下后方。郭锦桴(1993:17~18)将舌的运动分为三种方式:①水平的活动,即舌可以向前伸或者向后缩;②上下举降的活动,即舌可以向上腭举起或者降落;③混合性的活动,即水平与垂直相结合的活动方式。舌体的这些活动主要取决于两群舌部肌肉,一是舌内部肌肉群,二是舌外部肌肉群。前者使舌上卷下卷,舌体变宽或变薄,后者使舌体作上下进退的活动。在舌的灵活调控以及口的上下开合与唇的扁圆变化的共同作用下,人们能够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如口技演员能将自然界的许多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就足以说明舌头在语音生成中的重要作用。
ISBN | 9787313073068,731307 |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许曦明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