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经济研究(2011年3月第2卷)(第1辑) [平装] 9787030311887,70303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数量经济研究》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关注我国社会、经济等领域的重大学科前沿问题,刊登结合中国的实际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阐述和研究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以加强国内外研究的交流,促进学术繁荣,提供数量经济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平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专辑可为从事经济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思考与决策借鉴,是希望进一步深入研究经济理论与应用的学者高校经济与管理类的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数量经济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目录
基于平滑区制转移模型的银行体系脆弱性动态变化研究 2011年我国经济景气和物价上涨压力分析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中国核心通货膨胀的估计——基于贝叶斯Gibbs Sampler状态空间模型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我国的检验 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收入变迁对耐用品消费行为演变的影响研究——来自城镇居民乘用车需求的实证检验 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局部线性迭代模型研究 从微观行为视角探索经济金融的复杂性——数量经济学一个新的学科生长点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沪深300股指互动关系实证分析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第0章 绪论 木材由于具有强重比大、可生物降解、视觉和触觉效果舒适、隔音、隔热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作为钢材、木材、塑料、水泥四大材料之一的木材,是唯一的可再生材料,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木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我国可利用的森林资源已日渐减少,同时,由于环境压力,我国已全面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所以目前我国木质材料的供需矛盾特别突出“九五”期间我国在木质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和生产取得重大进展,这将是高效利用木材资源、缓解我国木材资源日益缺乏的有效手段,从广义上来讲采用传统胶合工艺制成的木质产品,如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等都可看成是木质复合材料,甚至可以说木材就是一种完美的复合材料,但为了区别木质复合材料定义为木材与其他一种或多种非木质材料复合而成的多相固体材料,木质复合材料可按照人们的意愿和用途改良天然木材固有的缺点或赋予木材新的功能,从而提高木材的使用价值实现低质材的优化利用。因此,在人类面临资源和环境挑战的21世纪研制开发多种新型的木质复合材料 对充分利用现有木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此外,木质复合材料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材料协调发展的是与整个材料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材料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木质材料科学的发展现代复合材料科学的进步推动了木质复合材料科学的进步,复合材料是材料科学发展的方向。同样,木质复合材料也将是木质材料发展的方向,有专家预测,木质复合材料将是21世纪人类普遍关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主题之一。 为了能提高木质复合材料的生产质量以及正确地使用木质复合材料,就必须掌握其物理力学性能的检测机理以及实时在线检测技术,虽然采用传统的破损检测方法所测得的结果准确,但是经过破损后的试件通常不再具有实用价值,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这种检测方法耗时长、检测条件苛刻,不适合实时在线的快速检测,这就大大制约了木质复合材料快速、连续的现代化生产而对木质复合材料进行非破坏的无损检测技术是实现其性能快速、准确检测的有效方法木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技术,它不仅涉及多学科交叉还与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紧密相关,无损检测技术最大的优点是不会破坏材料的原有特性,而且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结果实现在线的、自动的材质性能检测。这样有利于生产的连续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通过对木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可以节约原材料,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因此,无损检测技术是实现木质复合材料质量控制,并使生产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木质复合材料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日益广泛,对木质复合材料进行准确、快速的力学性能和缺陷的无损检测,对木质复合材料的研究和生产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0.1 木质复合材料振动无损检测研究进展 0.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关于木质复合材料振动特性 国外,特别是日本和欧美的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早,对木质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检测方法主要有振动法、射线法、超声波法、声脉冲法、应力波和微波法等,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木质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缺陷进行无损检测,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利用振动法测定木材的弹性模量,确定木材的强度Timo shenko(1921),提出了考虑剪切力和回转惯性力影响的振动方程Goens(1931),推导出梁在两端自由条件下,并且考虑剪切力和回转惯性力的振动方程的解Mindli(1951),将Timoshenk理论加以扩展Leissa(1969),详细论述了关于板的振动理论Hearmon(1948),整理了已有的木材弹性模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板振动试验。 另外,Hearmon(1958)根据Timoshenk理论讨论了梁的振动试验用于木材的合理性,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的梶田茂等(1961)研究了动态弹性模量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九州大学农学部的松本勗(1961)采用振动法研究了正常木材与应压木的动态弹性模量和振动衰减率Suzuki(1961),研究了吸湿和温度对动态弹性模量和对数衰减率的影响,京都大学农学部的铃木正治等(1965)研究了木材的动态弹性模量的频率依存性以及与蠕变的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木材无损检测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日本和欧美的学者对木质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日本高知大学农学部的中山羲雄(1975)利用振动法对木梁进行了无损,检测Pelleri和Loga(1970研究设计了木材横向振动弹性模量计算机(transver)sevibratioe-computer(计算机),计算机已为美国木材生产及科研单位广泛采用由E计算机测定的弹性模量与静态弯曲条件下测得的弹性模量,非常接近它们的相关系数为0.96.0.99Paschali(1978)用共振法和超声波法确定了木材的强度。特性与其结构特点的关系,并指出在测定弹性模量时,共振法和超声波法具有同等作用,日本学者鈴木正治(1980)研究了随着水分变化动态抗弯弹性模量的降低值与密度之间的关系,Naka等(1985)根据高次扭转振动特性对木材的正交各向异性剪切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Sobue(1988)针对决定实际构造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和剪切弹性模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敲击试件一端激发弯曲扭转复合振动,试件另一端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振动信号通过计算从复合信号取出弯曲振动和扭曲振动的信号,并将采集的信号输入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仪(fas)Fourie transform FFT,即可求得瞬时的共振频率,并同时确定E和G。
ISBN9787030311887,70303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张屹山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