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王世凯所著的《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以语义为线索,以点带面,探讨了现代汉语语素、词、句法格式三个层面中存在的时量问题,并初步构建了时量认知语义系统模式。本书主要从认知语义理论为基础,解释本书探讨的时量现象,在“形式与意义相互验证”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时量意义的心理现实性。本书还针对语言事实,结合其它领域理论知识,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 作者简介
王世凯,男,1974年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人。1999年锦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锦州师范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毕业,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毕业,文学博士学位。2007年进入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渤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副主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开始发表学术论文,目前在《汉语学习》《语文研究》《修辞学习》《澳门语言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5篇,出版专著《汉语指示语探索》《语言资源与语言研究》等两部,合著《现代语言风格学史稿》《语言哲学对话》等两部,参编教材两部。2004年以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等共5项,参与国家语文文字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等共8项。中国语言学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辽宁省普通高校青年优秀骨干教师,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才。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前期研究概况和问题的提出
一关于动词与时量的研究
二关于范畴及时量范畴的研究
三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研究对象及主要问题
一研究对象
二关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术语使用说明
一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
二研究的意义
三相关术语的使用说明
小结
第二章时量范畴的建立及其系统化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时量范畴建立的条件
第三节时量范畴的属性问题
一时量与时段
二时量范畴属于隐性语法范畴、语义语法范畴
三时量范畴属于时间范畴
四时量范畴属于宏观量范畴
五时量范畴属于基本量范畴
第四节时量范畴的系统建构
一计算量范畴
二换算量范畴
三时量范畴系统
第五节换算量范畴与计算量范畴之比较
一换算量范畴与计算量范畴的共性
二换算量范畴与计算量范畴的差异
小结
第三章时量范畴与时制范畴、体范畴的关系
第一节时、体范畴的研究
一汉语时范畴研究
二汉语体范畴研究
三汉语时、体范畴研究小结
第二节时量范畴与时、体范畴之关系
一时量范畴与时、体范畴之共性
二时量范畴与时、体范畴之差异
第三节时量范畴与体范畴的兼容现象
一时量范畴与时范畴
二讨论时量范畴与体范畴关系的基础
三换算量范畴之处置量与体范畴的关系
四计算量范畴与体范畴的关系
小结
第四章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
第一节时量范畴与动词的分类
一语法范畴与词类
二时量范畴与动词的类
第二节换算量宾语和动词的类
一换算量动词的类
二动词的类与意义的关系
三动词的类与换算量宾语的所指
小结
第五章时量范畴的表现
第一节汉语时量范畴的表现形式
一时量范畴的形式表现
二时量范畴的语义表现
第二节主语、状语、定语位置上的时量成分
一关于时量成分作主语、状语、定语认识上的分歧
二句法结构首位时量成分的句法功能和语义
三时量成分的定语和状语之争
第三节谓语、宾语、定语位置上的时量成分
一各家说法及遗留问题
二时量成分充当谓语
三时量成分充当宾语
第四节关于时量副词
一时间副词的分类及时量副词的小类
二时量副词的类与句法结构
三时量副词的类与体
小结
第六章时量动词的双宾结构
第一节双宾结构及其判定
一双宾结构研究概况
二双宾结构的判断标准
三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时量动词双宾结构的类
一换算量动词的双宾结构
二计算量动词的双宾结构
第三节“延长”类时量动词的句法结构
一“延长”类动词的句法现象
二“VP-NPd-NPs”的句法属性
三“VP-NPd-NPs”与“VP-NPd-NPs了”之比较
小结
第七章时量与歧义
第一节时量成分的句法位置与歧义的生成
一主语、状语位置上的时量成分
二定语、谓语、宾语位置上的时量成分
第二节含有虚指宾语的歧义情形
一计算量动词的歧义结构
二换算量动词的歧义结构
第三节指向歧义
第四节指称歧义
一时量成分语义多指引发的歧义
二其他成分语义多指引发的歧义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ISBN | 9787500490241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王世凯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