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学案:科学(8年级上)》的编写体例与众不同,《教案?学案:科学(8年级上)》的栏目设置力求合理、科学。丛书的核心栏目为[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教案?学案:科学(8年级上)》关注师生教与学互动活动的设计,突出可操作性,把课堂作为师生对话的平台,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设计了大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活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用书按课堂教学程序设计,有大量精辟的说明、建议、点评,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有效参考,尤其是有助于新教师尽快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站稳讲台。学生用书的流程设计始终注重凸现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以达到促使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目的。
编辑推荐
《教案?学案:科学(8年级上)》是品牌教辅。 目录
第一章 机械运动和力
第1课时 1.1 机械运动(一)
第2课时 1.1 机械运动(二)
第3课时 1.2 力(一)
第4课时 1.2 力(二)
第5课时 1.2 力(三)
第6课时 1.3 几种常见的力(重力)
第7课时 1.3 几种常见的力(摩擦力)
第8课时 1.3 几种常见的力(弹力)
第9课时 本章复习
第二章 运动过程的分析
第1课时 2.1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课时 2.1 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二力平衡条件)
第3课时 2.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第4课时 2.2 人和动物的运动状态改变
第5课时 本章复习
第三章 压力压强
第3课时 3.1 压强(一)
第2课时 3.1 压强(二)
第3课时 3.2 液体内部的压强(一)
第4课时 3.2 液体内部的压强(二)
第5课时 3.3 大气压强(一)
第6课时 3.3 大气压强(二)
第7课时 3.4 液体与流速的关系
第8课时 本章复习
第四章 浮力
第1课时 4.1 密度(一)
第2课时 4.1 密度(二)
第3课时 4.1 密度(三)
第4课时 4.2 浮力(一)
第5课时 4.2 浮力(二)
第6课时 4.3 阿基米德原理(一)
第7课时 4.3 阿基米德原理(二)
第8课时 4.4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一)
第9课时 4.4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二)
第10课时 本章复习
第五章 化学反应
第1课时 5.1 化学学式(一)
第2课时 5.1 化学式(二)
第3课时 5.1 化学式(三)
第4课时 5.2 化学方程式(一)
第5课时 5.2 化学方程式(一)
第6课时 5.3 金属(一)
第7课时 5.3 金属(二)
第8课时 5.4 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一)
第9课时 5.4 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二)
第10课时 5.5 化合分解与中和反应(一)
第11课时 5.5 化合分解与中和反应(二)
第12课时 本章复习
第六章 植物的新陈代谢
第1课时 6.1 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一)
第2课时 6.1 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二)
第3课时 6.1 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三)
第4课时 6.2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一)
第5课时 6.2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二)
第6课时 6.3 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和利用(一)
第7课时 6.3 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和利用(二)
第8课时 6.4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制造和分解、利用(一)
第9课时 6.4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制造和分解、利用(二)
第10课时 本章复习
第七章 人体的新陈代谢
第1课时 7.1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
第2课时 7.1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二)
第3课时 7.1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三)
第4课时 7.2 人体的呼吸(一)
第5课时 7.2 人体的呼吸(二)
第6课时 7.3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一)
第7课时 7.3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二)
第8课时 7.3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三)
第9课时 7.4 人体的排泄(一)
第10课时 7.4 人体的排泄(二)
第11课时 7.5 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第12课时 本章复习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本章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是物质运动的最常见的方式之一。本章共分为五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金属,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化合分解与中和反应。本章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描述化学反应的最基础的化学用语、对金属的化学反应的规律进行探究的方法和知道一些基本的化学反应类型,为以后科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重点:化学方程式和金属的性质。化学方程式涉及到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实质等多方面的内容。对金属的性质的学习,不但要求学生能了解金属的性质,还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探究和比较金属的化学活动性,以及会根据金属的性质说出金属的用途,而且要让学生通过对金属的学习了解一些最基本而重要的化学反应。
本章难点: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因为这两节内容对于处于具体思维阶段的初二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采取降低难度、充分运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和演示实验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含义和初步学会正确的书写。本章教法学法建议
在本章的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比较宽广的科学、技术、体会背景和情境,从熟悉的身边典型事例出发,让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的具体物质,再概括地认识金属的特性,在常见物质的研究中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以及遵循的基本规律,初步学习研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同时使学生更好地领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本章教科书的特点是涉及物质较多,化学方程式初次接触,对物质变化规律不熟悉。在教学中应以实验为手段,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不要任意扩展或提升反应规律的要求,以便以后的学习。
ISBN | 9787807350798 |
---|---|
出版社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作者 | 孟建平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