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科技时代的伦理困境与对策》主要内容简介:“高科技”一般指20世纪中叶以后出现的、有重大革命性意义的新兴和前沿科学与技术,实际使用中尤其指高技术。据王大珩等主编的《高科技辞典》:“高技术是以最新科学成就为基础,对生产力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知识密集型技术,或者说,是基于科学的发现和创新而产生的技术。”①《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则说:“高技术指正在迅速发展的科技含量高,超越传统技术的高级新兴技术。”②20世纪诞生了一些伟大的科学,如相对论、量子力学、DNA双螺旋结构理论、系统科学等,这些科学奠定了诸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天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技术的基础。这些高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经进一步开发,在工业、农业、通讯、医药以及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这种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我们完全有理由说,高科技创造了一个时代——这就是《高科技时代的伦理困境与对策》为什么用“高科技时代”这个词的原因。
编辑推荐
《高科技时代的伦理困境与对策》为当代学者人文论丛之一。 目录
科技论理
论科学的客观性和价值导向
科技与人文:断裂与重建
技术异化与人的主体性失落
——西方技术哲学一瞥
科技风险的社会接纳
高技术的伦理风险及其应对
伦理学视野下的敏感技术控制问题
军事伦理
战争伦理何以可能
战争伦理:一种世界观念
从战时伦理走向和平伦理
——演化的现实主义战争观的可能性
高科技战争的困境:从文化的观点看
高技术战争的伦理悖逆性
超限战争与新战争伦理观的建构
超限战争的有限:侧重于伦理角度
超限战争的伦理问题
美军虐俘事件的军事伦理学分析
对外层空间军事利用伦理困境的思考
高科技时代反恐斗争的伦理困境及对策
武器装备发展与使用之伦理维度研究
武器功能定位的伦理考量
从核武器自我遏制看武器装备研发的伦理原则
环境伦理
略论我国环境伦理学的问题阈
环境伦理与和谐社会
环境伦理:经济和谐发展的文化力
环境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对立
儒家中庸生态伦理原则的现代诠释
信息与网络伦理试论网络伦理的合理建构
——基于网络伦理与现实伦理关系的分析
网络文化的信任危机与重建
关于网络空间的伦理异化思考
网络伦理困境与后现代伦理转向
信息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
生命伦理与医学伦理
生命伦理的文化特质
生物医学前沿中的伦理问题
安乐死之争的是是非非
人类生殖性克隆的伦理思考
废除死刑的伦理学分析
公共健康伦理:概念、使命与目标
公共健康:传统生命伦理学面临的新挑战
生命科学给竞技体育提出的伦理思考
其他伦理问题
外国学者
编后记 文摘
版权页:
又经过生物学还原为化学,最后还原于物理学。于是,社会学、哲学、文学等都是不必要的或次要的。物理学是分析陸、还原论科学的带头学科,现代科学以物理学为榜样,物理学方法被认为是标准的科学方法。
3.重分析,轻综合
现代科学过分重视对特定对象的分析、“解剖”,但不甚重视事物与其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与还原论的方法论原则有关。例如,“生物学家从组织分剖出细胞,再把细胞分解成诸如细胞膜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进而又把细胞核拆成生物分子这种组成形式;”“采用这种方法的研究者,……可能很像得到一辆玩具汽车的小孩。小孩很快想知道,汽车为什么会跑,就把它拆成各个零件。一般来说,这是他不难做到的。但我们往往看到他坐在一摊部件面前哭鼻子,因为他还是搞不清汽车怎么会跑”①。面对整体性的复杂世界,现代分析性科学就像这里所说的小孩一样。只注重分析是不够的。在高度分划的科学的指引下,人们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许多人主张将科学与技术区分开来,实际上,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密不可分。一方面,现代技术依赖于现代科学发现,没有科学提供的知识资源,就没有现代技术。例如,没有电磁理论,就没有电力的利用;没有原子物理学,就没有原子能技术。另一方,现代科学越来越依赖于工程技术为其提供实验手段,例如,没有现代工程技术提供的加速器,就无法验证原子物理学的假说。也正因为现代技术与现代科学密不可分,才使现代技术根本不同于古代技术。科学是体系化的(虽未必是高度综合的),它所支持的现代技术是系统化的,而古代技术是零散、简单的手工技术。只有用系统化的技术,才能通过高度理性化的分工协作,去从事像航天飞机和长江三峡大坝这样的工程建设,也只有系统化的技术才能产生巨大的征服力。
ISBN | 9787801783875 |
---|---|
出版社 | 华龄出版社 |
作者 | 李志祥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