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课 [平装] 9787543058712,75430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在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不是大宗的经济学 课程,也不是实用的法律课程,而是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课。泰 勒博士被誉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讲师”和“人生导师”,他的幸福课 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美国、西欧及中国很多家新闻媒体都曾多次进行 了报道。泰勒博士的幸福课程被全世界各大企业领袖们誉为“摸得着幸福 ”的心理课程。 你知道怎样获取幸福吗?泰勒·本·沙哈尔用充满智慧的语言,科学 实证的方法,自助成功的案例和巧妙创新的编排,做了关于人生幸福的思 考与解读。琪琪所著的《哈佛幸福课》浓缩了泰勒博士幸福课程的思想精 华,诠释了幸福的深刻含义,启迪人生,发人深省,是一本极具励志意义 的生活教科书。 翻开《哈佛幸福课》,让我们随着泰勒·本·沙哈尔教授的思绪,一 步步地抽丝剥茧,为您展示什么是幸福,怎么才能拥有幸福!
编辑推荐
聆听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帮你解开一道关于幸福方程式。 在我们的生活中,幸福就是给生活定下的一个目标、一个希望,而真正重要的是享受追求幸福的过程。毕竟人生短暂,如同白驹过隙。所以要把真我释放出来,不要让人生虚度了。琪琪所著的《哈佛幸福课》力求引导人们在追求幸福的人生旅途上做更好的自己,给那些在幸福之路上迷茫的人以警醒,给那些徘徊在幸福门外的人以启示,让更多的人们找到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
目录
第一章识破幸福的假象 第1课你为什么不幸福? 第2课金钱和声望不代表幸福 第3课富翁也有自己的烦恼 第4课达成自己的目标,你就幸福了吗? 第5课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第二章在追求幸福的路上 第6课幸福是什么? 第7课聆听内心的声音 第8课别忘了欣赏沿途风景 第9课幸福没有终点 第10课幸福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 第三章幸福=积极的快乐+有意义的生活 第11课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第12课有目标就有意义 第13课意义来自于使命感 第14课困境也是一种赐予 第15课快乐是一种心境 第四章成功之道 第16课成功需要个性和打破常规 第17课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危机意识 第18课团结就是力量 第19课运气不是成功的关键 第20课快乐地达到成功 第五章汉堡代表的四种人生模式 第21课享乐主义型 第22课忙碌奔波型 第23课虚无主义型 第24课永久幸福型 第六章通往幸福之路 第25课分享多一点,幸福多一点 第26课淡泊多一点,幸福多一点 第27课豁达多一点,幸福多一点 第28课童心多一点,幸福多一点 第29课轻松多一点,幸福多一点 第30课希望多一点,幸福多一点 第七章全面认识自己 第31课要有自知之明 第32课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第33课缺了一角的圆 第34课学会自我反省 第35课做真实的自己 第八章摒除人性的弱点 第36课灵魂的杂念:嫉妒 第37课灾祸的根源:猜疑 第38课生命的浪费:拖拉 第39课成功的阻碍:浮躁 第九章培养良好的习惯 第40课学会倾听 第41课合理安排时间 第42课不做金钱的奴隶 第43课进行幸福冥想 第44课做善于自律的人 第45课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第十章拥有好人缘,体会幸福感 第46课真诚待人 第47课懂得尊重 第48课懂得赞美 第49课化干戈为玉帛 第50课做个幽默的人 第51课为别人就是为自己 第十一章靠近幸福 第52课微笑效应 第53课形象效应 第54课积极行动起来 第55课发掘自己的潜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第56课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第57课构建美满的婚姻 第十二章健康是幸福的资本 第58课锻炼强健的体魄 第59课保证高质量的睡眠 第60课及时清理内心的垃圾 第61课懂得适时的宣泄 第62课简单心态,简单生潘 第63课七种心理营养素 第十三章幸福就在身边 第64课你是幸福的,只是你还不知道 第65课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第66课善待今天的幸福 第67课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 第68课学会欣赏生活 第69课珍惜身边的人
序言
众所周知,哈佛大学是一所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世界顶级学府,自美国 独立战争以来,美国几乎所有的革命先驱都出自于它的门下,而它也一直 被 誉为是“美国政府的思想库”。在这里先后诞生了8位美国总统、40多位诺 贝尔奖得主和30多位普利策奖得主;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社会名流都是从 哈 佛大学走出来的,例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通用CEO杰夫·伊梅尔特等, 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作家,如林语堂、竺可桢、梁思成等也都曾就读于 这 所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 美国人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足见哈佛在美国的重要地位,但 我要说的是,其实哈佛的影响力不仅是对美国,而是整个世界。可以毫不 夸张地说,在全球范围内,任何一个领域的顶峰都可以看见哈佛学子的身 影。外界的舆论认为,哈佛之所以能这么成功,与它的心理学专业是分不 开的,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专业也一直都是哈佛人的骄傲。 在这样一所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中,排名第一的课程,不是时髦的经 济学,也不是实用的法律,而是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课。泰勒博 士被誉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讲师”,哈佛学子们认为这一门课“改变 了他们的人生”。本·沙哈尔一直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 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漫漫人生道路上,我们会经常遇到波折,也会经历许许多多的悲欢, 而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部分,需要积极地面对。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 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所以每 个人心中的幸福是不同的。人在拥有健康的身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拥有 一个健康的心理。古人李渔说得好:“乐不在外而在心。心以为乐,则是 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如果你有一个好心态,即使是日常小 事,你也会从中获得莫大的幸福。 每天多给自己一点快乐的理由,不要为烦恼所羁绊,找到自己的方式 去寻找快乐。事情的是非曲直,见仁见智,如果自己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就 行了,然后坚定不移地去追求、去努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幸福就是给生活定下的一个目标、一个希望,而真 正重要的是享受追求幸福的过程。毕竟人生短暂,如同白驹过隙。所以要 把真我释放出来,不要让人生虚度了。本书力求引导人们在追求幸福的人 生旅途上做更好的自己,给那些在幸福之路上迷茫的人以警醒,给那些徘 徊在幸福门外的人以启示,让更多的人们找到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 快乐也是一辈子,痛苦也是一辈子,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快乐幸 福呢?其实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就握在每一人手中,只要能够感悟心灵, 聆听内心的声音,珍惜过好每一天,我们就可以找到幸福,使生命开出绚 烂的花朵! 学校开设的课程,都在教导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但这些是 最终的目的吗?人在世上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什么就不能开设一门课程 教给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生活呢?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 实用化,教学生懂得依靠自我去寻找幸福,这是本·沙哈尔开设“幸福 课”的初衷。让我们随着泰勒·本·沙哈尔教授的思绪,一步步地抽丝剥 茧,为您展示什么是幸福,怎么才能拥有幸福!
文摘
1你为什么不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这也 许是幸福在当下最时尚的定义。在电影《求求你表扬我》中,范伟这样体 会幸福:“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 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 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看似是调侃,但他确实说出了幸福感。 以往,人们对于幸福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对于老一辈人来说,不愁吃 穿、养活子女就是幸福。然而到了当今社会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随着生 活条件的改善和好转,似乎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 国民幸福指数6.64(1~10标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 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 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 一个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人,收入丰厚、工作稳定,在北京靠 自己的打拼有了房、买了车,还结婚成了家。这样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幸 福了。然而,他却还是经常愁眉不展,因为他们不明白自己整天如此辛苦 劳碌到底是为了什么。快乐、幸福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记得上学的时 侯,和同学去个小饭馆吃一顿,去操场踢场球就感觉很快乐、很幸福,但 是如今那种幸福的感觉却早已消失了。 在生活中,缺乏幸福感的人越来越多。事实上,中国快速增长的经 济并没有保证国民幸福感的持续增长。美国“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在 2005—2009年间,访问了155个国家及地区的数千名民众,让他们对自己 的生活进行评价,并对“是否有足够的休息、能否受到尊重、健康状况是 否良好、是否进行有益的休闲”等问题进行回答。研究者据此进行“幸福 排名”,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位列125位,香港排名81。 其实不是只有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衰退,现在仿佛全世界都处在一个幸 福危机的年代。 据统计,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 症的发病年龄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1957年 , 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但 在 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的平均收入却提高了3倍。 这是为什么?难道金钱和幸福就是一对冤家?导致人们不幸福的原因 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来源于我们的心理。 泰勒教授毕业于全世界最好的大学——哈佛大学。从本科一直读到博 士。在哈佛,作为三名优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剑桥进行交换学习。同时 他在体育竞技上也有不俗的表现,在社团活动方面也异常活跃。但是,所 有这些并没有让他得到足够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有很长时间体会不到 幸福的滋味了,并且曾经不快乐了30年。 他说:“最初,引起我对积极心理学或兴趣的是我自己的经历。我开 始意识到,内在的东西往往比外在的东西更重要。通过学习和研究这门学 科,我受益匪浅。我想把我所学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于是,我决定做 一名心理学教师。” 在泰勒教授第二次开设“幸福课”的2004年,哈佛校报上有一篇报 道——《学校面临心理健康危机》,标题下的导语说,在过去的一年,绝 大多数学生感到过沮丧和消沉。文章引述了一位学校舍区辅导员写给舍区 主管的信。 “我快覆没了。”这位辅导员写道。在他分管的舍区内,有20个学生 出现了心理问题。一个学生因为严重焦虑而无法完成学期作业;另一个学 生因为精神崩溃而错过三门考试……舍区主管把这封信转给了校长,并强 调该舍区的问题并不是哈佛的特例。 有个名叫玛瑞亚的女生,在宿舍内自杀,年仅19岁。她的室友回忆 说:“就在自杀前一晚,玛瑞亚和班里同学谈论天气时,还表现得十分开 心的样子。她看起来很好。她在听音乐,曲调还很欢快。” 哈佛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正面临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 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沮丧、消 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 称 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 社会上像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心理压力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人生的 目标变得越来越模糊,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次问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我 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不幸福? 也许下面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有所感悟。传说从前,有一个年轻人 到处寻找幸福快乐,但遇到的却是许多烦恼和忧愁。他垂头丧气、失望之 极,觉得这个世界并没有真正的快乐!于是他准备放弃了。在心灰意冷的 归途中,他看到一个垂钓江边的老人,神态怡然自得,时时轻捋长须。 年轻人走上前去问道:“老人家,您快乐吗?” “我很快乐!”老人答道。 “为什么?”年轻人不解地问。 “因为我远离喧嚣,垂钓碧江,我在享受我的生活。”老人笑着回 答。年轻人脸上疑云遍布,露出不解的神情。老人继而说:“你去拜访苏 格拉底吧,他或许可以解决你遇到的问题。” 几天后,年轻人找到了苏格拉底,问道:“我在寻找幸福快乐,却遇 到了痛苦,幸福快乐到底在哪里?” “年轻人,你能先帮我造一条船吗?”苏格拉底问道。年轻人被问得 一头雾水,但还是答应了。他找来了造船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 了一棵大树,凿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虽然很累,但年轻人的心里异常兴奋,也全然 忘了寻找幸福快乐的事。第二天,年轻人把独木船推到江边,并请来了苏 、 格拉底,苏格拉底满意地点点头。于是他俩合力把船推到水里,一起坐上 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歌声在空旷的江面上回荡。 这时,苏格拉底问年轻人:“你幸福快乐吗?” “快乐极了!”年轻人高兴地回答。 “那你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了吗?”苏格拉底继续问道。 年轻人恍然大悟地回答:“原来我们为了寻找快乐而久久苦恼,但是 在劳动创造中,我们却不知不觉找到了快乐。” P2-4
ISBN9787543058712,754305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作者琪琪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