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偶得:关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若干思考 [平装] 978720089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读史偶得:关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若干思考》主要内容简介: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科半个多世纪来,经过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形成了求实、创新的学风,扬长避短,开辟了一些颇有特色的研究领域。目前已建立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是上海师大历史学科中最具特色、最充满活力的二级学科之一。1982年,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4年成立了中国近代社会研究所。2000年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2001年在中国近代社会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并于同年被评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005年升格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二期)。目前,我们正在同时建设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区域社会经济研究、社会问题与社会变迁、下层社会和帮会研究是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同仁以转型期中国社会研究为中心,形成了以下四个特点:整体中国与区域社会研究相结合;长时段与短时段相结合;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研究相结合;注意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创新。
编辑推荐
《读史偶得:关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若干思考》为转型期中国社会研究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唐力行,1946年生,江苏苏州市人,中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上海师范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点带头人,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市重点学科负责人,上海师大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为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教学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著有《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商人与文化的双重变奏——徽商与宗族争!:会的历史考察》、《明清以来徽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徽州宗族社会》、《苏州与徽州:16-20世纪两地互动与社会变迁差异的比较研究》等,整理出版其父唐耿良先生的回忆录《別梦依稀:我的评弹生涯》。主编《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江南区域史研究论著目录(1900-2000)》,参编《明清徽商资料选编》等。
目录
自序 中国传统社会转型的思考 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剩余劳动——兼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从系统论的角度重新探讨几个史学理论问题 论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论徽州海商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清季社会经济改革刍议 略论新儒学与现代化 胡适与中国社会转型 胡适:徽州历史上的第三个文化伟人——试析胡适与徽州文化 胡适论商人与社会转型 胡适之父铁花先生评传 胡铁花年谱述略 书评与书序 逝者如斯:我的整理感言——《别梦依稀:我的评弹生涯》后记 序《晚清以来苏州评弹与苏州社会——以书场为中心的研究》 序《技艺与性别——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 早期现代化实践的当代思考——兼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研究》 评范金民著《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评臼井佐知子的学术思路 评吴仁安著《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姓望族》 序《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 序《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 序《江南市镇网络与交往力:以盛泽经济、社会变迁为中心(1368——1950)》 序《中心与边缘:明清以来江南市镇经济社会转型研究——以金山县市镇为中心的考察》 地方记忆与江南社会生活图景——评《上海乡镇旧志丛书》 整体史视野下的学术新求索——评《江南场景:社会史的跨学科对话》 学术评述 “家庭·社区·大众心态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摘
版权页: 徐晓望(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从(闽都别记)看古代东南的同性恋家庭》以清代福建地方小说《闽都别记》为线索,对古代东南地区同性恋产生的社会背景,同性恋者的行为特征、社会地位及其家庭的异化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 陈进传(台湾宜兰技术学院)的《日据初期宜兰汉人族产建置者初探》和阎爱民(南开大学历史系)的《从民初因谱涉讼案例看谱法的应用与争议》,分别对清末民初台湾宜南了9名汉人建置族产者的身份和民初全国24宗关于人谱人身份争讼的案例作了定量定性分析,指出社会转型对于宗族变迁发生重要影响。如日据初期,台湾由于政权的转移,日本殖民政策的实施,宜兰汉人族产建置者的年龄、教育、经历、公益参与及社会心态亦随之发生变化。民国初期,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宗法精神也在不断修正,谱法谱例不断改良,对人谱人的身份更加宽容。 田野调查是深化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宗族研究方面,这一方法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采用,并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成就。从本次会议论文看,对宗族的调查主要集中在南方的浙江、江西、广东等省。如钱杭(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家庭结构与宗族转型》、梁洪生(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江西传统村落房派与祠堂、街巷对应关系的考察——以乐安流坑村为例》、陈忠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众人太公”和“私伙太公”——从珠江三角洲的书院、书斋、书舍、书室、书塾和家塾等看祠堂的演变》等文,通过田野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明清以至现代的宗族演变转型作了深入分析,对宗族问题取得了新的认识。 陈忠烈认为,清代乾隆以降,珠江三角洲经济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臻于鼎盛,出现了大量以书院、书斋、书舍、书室、书塾和家塾等为名目的祠堂。其中有以“虚拟宗族”为背景的合族祠,俗称“众人太公”;有以家庭为单位而衍生的祠堂,俗称“私伙太公”。
ISBN9787200893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唐力行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