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问题?现状?挑战?对策》立足我国现实,面向未来,从行政体制的基本理论、愿景展望、实施战略几个方面,探讨了行政体制改革的所有问题。
编辑推荐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问题?现状?挑战?对策》:21世纪中国发展问题报告丛书。 目录
第一篇 行政体制改革总论
第1章 行政体制改革概说
第一节 行政体制改革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内涵
二、有关行政体制改革需要理清的几个概念
第二节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地位
二、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第三节 本书的分析框架及研究方法
一、本书的分析框架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层次
第2章 行政体制改革理论:西方与东方
第一节 西方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
一、治理理论
二、公共选择
三、新公共管理
四、西方理论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适用性分析
第二节 中国学者的理论——公共政策与制度分析的框架
一、IAPP研究的价值定位
二、IAPP所运用的分析方法
三、IAPP的内涵
第3章 转变政府职能——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大前提
第一节 政府职能概述
一、何为政府职能
二、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点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含义
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三、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政府治理工具
一、政府治理工具的事实描述
二、评价标准
三、治理工具选择
第二篇 行政体制改革的愿景展望
第4章 法治政府
第一节 法治政府的基本价值
一、法治思想的发展
二、法治政府的基本价值
第二节 西方法治政府的实践
一、英国的法治政府实践
二、美国的法治政府实践
三、德国的法治政府实践
第三节 中国法治政府的实现途径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治政府建设
二、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论述
三、中国法治政府的实现途径
第5章 责任政府
第一节 责任政府的性质
一、政治学视野下的责任政府
二、法学视野下的责任政府
三、行政学视野下的责任政府
第二节 西方责任政府的实践
一、政治责任
二、道德责任
三、法律责任
四、行政责任
第三节 中国责任政府的实现途径
一、打造责任政府的必要性
二、我国责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篇 行政体制改革的实施战略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无不陷入“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的历史怪圈,其关键问题在于忽视了行政机构改革的长期性。对行政机构改革规定时间限制、人员限制甚至是年龄结构的硬指标都是不现实的、不科学的。其一,行政行为是复杂的,也是系统的,原有的机构设置虽然有不适应时代变化,有需要改革的一面,但这种缺陷是随着社会的变化,一点一点显露出来的,绝非单凭每隔几年的机构大调整就能够发掘出这些缺陷,进而加以克服,并使政府机构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反,过于频繁的行政机构改革和人事变动往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减员并构之后的工作空白又无法及时填补,结果又要重新设立机构,增加人员。这些都会造成行政行为重点的内化。其二,大批政府工作人员的分流必然会给社会带来众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政府形象的构建。所以有效政府形象的建立,要求把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放在制定并执行一套严格、科学的行政组织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遵从分权原则,避免“一把手”的主观随意性和短期行为,使行政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在动态中保持政府机构与社会需要的相互适应。所以,不论有效政府形象的构建,还是机构的改革,都需要渐进地、适当地进行,从而保持政府稳定性。
强化责任意识,这是提高行政效率、行政效益和行政质量的基本保障,因而也是政府形象构建工作的重要方面。现代的公共权力责任,除了过去的由滥权所产生的责任及怠权所产生的责任外,还负有满足公众请求的责任和由管理而带来的保证责任。而后两种责任是现代政府责任的主要方面。但应看到,由于政府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只要是公权力就有支配私权力的能力,因而也就无法消除其不法的可能性。所以国家责任的主体应是全方位的,不论哪种权力主体,也不管它是自己执行或是受托代行,只要启动了权力,就应预设责任于运动之后,以使权责成为不可分的整体和使国家任何一个权力主体都无法逃避其责任。任何政府都不是完美的,其行为必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失误或错误。从而造成对某一部分公众合法利益的侵害。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政府想要拥有良好的形象,就必须在这种事件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公众的不满,弥补其造成的损失,并追究过错人的责任。应强调的是,行政行为的归责还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做保证,加强监督,严格执行。使因自身行为而导致公共利益受损的责任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ISBN | 9787800875502 |
---|---|
出版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作者 | 颜廷锐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