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参考书》从编写顺序到栏目设计,都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考虑教师的教学需要。每个单元下设有“教学目标”、“本单元地位结构”和“学习实践参考答案”。“教学目标”列出本单元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与要求。“本单元地位结构”旨在帮助教师把握本单元的内容、结构体系及其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参考书》中的地位。每单元最后的“学习实践参考答案”是对教材“学习实践”板块中的问题的解答。每课下设有“教学要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建议”、“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等栏目。“教学要点”对本课的知识要点进行了梳理。“教学重点与难点”列出了本课应重点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学建议”旨在帮助教师在了解教学要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和分析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针对如何进行本课的教学提出良策,并对教材中涉及的案例以及“讨论交流”、“实训基地”等板块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答。“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为教师提供了翔实丰富的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教师可根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参考书》中的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参考了有关专著、报刊和网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辑推荐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参考书》由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审定。 目录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本单元地位结构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建议
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
第2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建议
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
第3课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建议
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
学习实践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教学目标
本单元地位结构
第4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建议
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
第5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建议
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
第6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建议
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
第7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建议
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
学习实践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本单元地位结构
第8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建议
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
第9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建议
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
学习实践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 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目标
本单元地位结构
第10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建议
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
第11课 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建议
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
第12课 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建议
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
学习实践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目标
本单元地位结构
第13课 关注改善民生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建议
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
第14课 建设和谐文化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建议
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
第15课 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建议
教学参考案例与资料
学习实践参考答案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二、参考资料
1.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乡镇企业行业门类很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镇企业获得迅速发展,对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对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吸收数量众多的乡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改善工业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2.苏南模式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苏南地区位于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人乡地少,但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苏南地区毗邻上海、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发达的大中工业城市和市场,水陆交通便利。苏南地区的农民与这些大中城市的产业工人有密切的联系,接受经济、技术辐射能力较强。同时,苏南地区还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祥地。早在计划经济时期,苏南地区就有搞集体经济的传统和基础,为发展乡镇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济和必要的资金。
早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苏南各地在集体副业基础上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主要为本地农民提供简单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小型社队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农机具厂,为集体制造一些农机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队企业发展的明确支持,促使社队企业步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它们利用这一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抓住市场空隙,迅速壮大起来。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大量技术工人节假日到苏州、无锡等地,给苏南带来了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历史上的积累和接受上海的辐射为苏南地区工业化的起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当时的短缺经济,以及一些偶然因素,如80年代中期的信用扩张,对工业化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至1989年,苏南乡镇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已经占到了60%。
苏南地区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方式。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这种组织方式将能人(企业家)和社会闲散资本结合起来,很快跨越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实现了苏南乡镇企业在全国的领先发展。不可否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政府直接干涉企业,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因而成为首选形式。
ISBN | 9787505889750 |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曹帅召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