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公众政治参与和决策科学化》主要内容简介:21世纪的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30个年头。30年与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相比,不过一瞬。然而,我们伟大的人民就是在这一瞬间创造了本民族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社会财富,我们的社会也正是在这一瞬间发生了空前伟大、深刻的变革。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矛盾和挑战。这些矛盾既有历史形成的,也有发展中新近积累的;既有来自国内的,也有来自国外的。回顾既往,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发展固然让人欣喜,但是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成长的烦恼。社会总是在解决矛盾和摆脱困境的努力中渐进前行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保持清醒和良好的反思能力、正确认识矛盾和问题的本质并做出及时和适当的反应,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否则,我们就会在错误的环境中做出错误的判断,继而以错误的方法解决错误的问题,从而使发展陷入挫折和停滞。政策、政策过程中的民主与科学对于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政治主体而言,都有着重大、现实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目录
序言
导论
一、政策的意蕴及其本质
二、民主与科学:现代良性的政治发展与政策活动的特质
三、政党政府治理的关键在于科学决策
四、科学决策的基本要素:现代公民自觉、合理、有序和有效的政治参与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市场经济给中国社会结构及政治生活带来的巨变
一、市场经济与公民人格和公民社会的形成
1.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存在着内在的同构关系
2.市民社会的孕育、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3.国家与社会的分离是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共同推动的结果
4.现代国家的政治基石:公民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二、新社会阶层、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阶层的分化
2.阶级、阶层与利益集团的不同意蕴及其划分标准
3.社会资源的分配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
4.变革、重组过程中的中国社会利益格局
三、当代中国公众政治参与的现状
1.当代中国公众政治参与的性质
2.当代中国公众政治参与的方式
3.当代中国公众政治参与的效果
四、政治合法性、治理有效性问题成为政党政府的首要问题
1.概念的厘清:政治合法性、治理及其有效性
2.动员性政治参与日渐式微
3.政党政府必须重构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4.政治合法性的考虑促进执政党政治思维、执政方式的调整与变革
第二章 公众自主的政治参与对政党政府政策行为的影响
一、公众意见表达、公共议程确立与决策活动中政党政府对公众利益的认定
1.政策活动的主体、客体和政策对象
2.意见表达与利益表达
3.公众政策议程与政党政府政策议程
4.社会公众的利益与政党政府的利益
5.政党政府政策议程确立:政党政府对公众利益的认定
6.好政策和坏政策的分水岭
二、不同利益主体或集团参与的要求与政党政府政策活动的过程
1.公众参与政策活动目的的一致与分歧
2.利益的博弈贯穿于政党政府大多数的政策活动过程中
3.博弈的环节:政策问题本质的认定
4.博弈的环节:相关规则的设计
5.博弈的环节:政策的执行
6.博弈的环节:政策的评估、反思与调整
7.政治参与对我国政党政府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
……
第三章 政党政府决策活动的相应变化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科学决策在中国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第五章 科学决策的方式方法、制度保障和评价体系
第六章 促进公众政治参与同政党政府科学决策有机结合并相得益彰
结语在政策过程中将民主与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第一章 市场经济给中国社会结构及政治生活带来的巨变
20世纪后期逐渐展开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至今已经走过30个年头。在这30年间,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渐进地萌生、发展和确立起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市场条件下,有机的利益互动关系正在取代旧中国固有的血缘、地缘和职缘关系,从而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在此情形下,人的权利和权利意识初步形成,现代的公民人格和公民社会迅速成长。在此情形下,政党政府再也不能单方面地、全方位地实施社会控制,它们必须尽快地适应与新兴崛起的政治主体——公民打交道的现实。
一、市场经济与公民人格和公民社会的形成
毋庸置疑,现代民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重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马克思的理论来讲,就是间接的物的依赖关系取代了直接的人的依赖关系。从机械的社会团结到有机的社会团结,从身份到契约,商品经济和交换的深入发展不仅生产物质产品,同时也自发地生产社会秩序。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领域中社会秩序的生产是伴随着它们对人的改造和重塑而发生的。市场和交换使自然经济条件下同质的人演变成自身利益的实现须以他人利益实现为前提的异质的人。出于自利的目的,后者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问题。出于同样的目的,他们也不得不更加关注他人和公共的利益。这是因为,在整个有机的社会利益关系网络中,任何一个环节上所遭受的损失和破坏,都有可能给处于这张网上的其他主体造成损失。因此,市场经济塑造了现代公民,建构了公民社会,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生长点。
1.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存在着内在的同构关系
人们往往是基于方便考察、分析问题的缘故,将社会生活大致区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领域。其中,经济生活奉行效率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政治生活奉行社会正义和秩序的原则,文化生活则奉行人类自由和自我超越的原则。人们也一再地强调:政治问题要用政治的方法来解决,要合乎政治发展的规律;经济问题要用经济的方法来解决,要合乎经济发展的规律;同时,文化问题也要用文化的方法来解决,要合乎精神发展的要求。
其实,政治一经济一文化逻辑三分的方法并不否认这样的事实:它们有着共同的行为主体:人。人们是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同时完成上述三个领域的活动并推动其发展的。三大社会生活领域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可割裂的联结,共同的行为主体注定了它们内在的一致性、同构性。我们看到,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是专制的政治和臣民的文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则是民主的政治和公民的文化。这一区别是合乎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一基本原理的。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我们知道,无论存在什么样的经济形态,它总会在不断地生产物质产品的同时,不断地生产和再生产与其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正是在这些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的基础上,政治和文化上层建筑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反作用于这一基础。
ISBN | 7010083002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李金河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