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姓氏知识全书》内容简介:中华姓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文化的独特性,同时,每一个姓氏发展的背后,几乎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中华姓氏同每一个炎黄子孙息息相关,而里面蕴涵的知识也非常丰富。为了更好地继承和传播这一特殊的传统文化,编撰了这部《中华姓氏知识全书》。《中华姓氏知识全书》以新百家姓的排序为准,进行各个姓氏相关知识的介绍,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可作为参考用的工具书、知识书、休闲书。
编辑推荐
《中华姓氏知识全书》:读中华姓氏知识,品中华博大文化。赵钱孙李中蕴含着历史密码;周吴郑王里隐藏着文化玄机。中华姓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姓氏的发展背后,几乎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中华姓氏同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息息相关,而里面蕴含的知识也非常丰富。《中华姓氏知识全书》以新百家姓的次序为准,对各个姓氏相关的知识进行了介绍,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是一本不错的工具书、知识普及及休闲读物。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大约五千多年的伏羲氏时期。伏羲氏是上古时期的一位部落首领,他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不管事实上是不是如此,但是至少说明一点,那就是中华姓氏源远流长。它与中华民族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有些历史学家,会从姓氏的发展中寻找历史演变的影子。中华姓氏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文化深邃的特质,它的独特性以及丰富性,都展现出了巨大的魅力。 目录
第一章 姓氏探源
姓和氏起初并不是一回事
中国古代姓氏学著作
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姓
第二章 李王张刘
李
王
张
刘
第三章 陈杨赵黄
陈
杨
赵
黄
第四章 周吴徐孙
周
吴
徐
孙
第五章 胡朱高林
胡
朱
高
林
第六章 何郭马罗
何
郭
马
罗
第七章 梁宋郑谢
梁
宋
郑
谢
第八章 韩唐冯于
韩
唐
冯
于
第九章 董萧程曹
董
萧
程
曹
第十章 袁邓许傅
袁
邓
许
傅
第十一章 沈曾彭吕
沈
曾
彭
吕
第十二章 苏卢蒋蔡
苏
卢
蒋
蔡
第十三章 贾丁魏薛
贾
丁
魏
薛
第十四章 叶阎余潘
叶
阎
余
潘
第十五章 杜戴夏钟
杜
戴
夏
钟
第十六章 汪田任姜
汪
田
任
姜
第十七章 范方石姚
范
方
石
姚
第十八章 谭廖邹熊
谭
寥
邹
熊
第十九章 金陆郝孔
金
陆
郝
孔
…… 序言
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中国姓氏文化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以及国家统一上起到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中国人同姓人群的分布通常与姓氏的分布规律相似。中国人的姓氏或同姓人群存在大姓和小姓两种状态,或称为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仅占总姓氏量不足5%的常见100个姓氏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总姓氏量95%以上的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的人口。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组成的主要因素,就与常见的100个姓氏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关联.它们决定着中国地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的程度和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规模。
根据一般的说法,家喻户晓的《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这部小册子记载了中国老百姓的大部分姓氏。
从秦汉开始,中国人的姓氏才合二为一。尽管如此,如果我们细细思考,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个人的姓氏都有一个来历,每个人的姓氏都深藏着远古的秘密。依据封建社会的传统说法,中国姓氏中的姓是“别婚姻”,氏则是“明贵贱”,氏隶属于姓。秦汉以来,姓氏合二为一。姓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是一个血缘家族的称号,最初以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命名,以后多以国名邑名官名谥号,或以住地之名等为氏。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氏开始转变为姓,百姓遂也得姓氏。
当今时代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
根据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成、袁义达和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所发布的百家姓最新顺序来看,中国的姓氏李、王、张、刘、陈按人数来讲,可称得上是当代“百家姓”中之大姓。据国内姓氏文化权威机构家族网统计,其人口之和达3.5亿。李、王、张三大姓人口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按照姓氏进化的普遍规律,大姓人数将越来越多,小姓人数将越来越少,甚至最后消亡。这项调查和研究花费了两年时间。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通过县、地区、省三级人口比例的统计,从而得到了当今中国新百家姓的排序。
本书将以新百家姓的排序为准,进行各个姓氏相关知识的介绍。从姓氏的图腾入手,直观地解析图腾的象征意义,进而得出姓氏的本义,并引出姓氏的本源;在姓氏知识中主要讲述了姓氏的特点及发展历程;最后列举了该姓氏较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
开卷有益。希望本书的编撰能给予读者知识和乐趣。
编著者
2011.6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据相关史料记载,肇建于商朝末年的宋国,曾经在周武王灭商之后被消灭,后又被周王以分封的形式建立。到战国时期,宋国为齐国所灭,子孙于是开始姓宋,这是以国为氏的典型例子。因为宋国的第一个君主,是商王武丁的一个儿子建立的(通过被商王分封的方式),而武丁是子姓,因此这一支宋姓源自于子姓。2.源自他族改姓或赐姓他族改姓:例如据相关史料记载,五代时期湖南一带的少数民族有改为宋姓的。再例如,在清朝时期贵阳府的少数民族土司中有宋姓,这些宋姓土司一般都是从元朝时期改姓宋的。又例如,还是在清代,满族嵩佳氏改姓宋,高丽人(今朝鲜族)也有改姓宋的。
赐姓:例如在历史上,明朝时期有名字记载的一个叫做伯奇特兆尔的蒙古人,被皇帝赐姓宋。三、宋姓知识河南商丘,是宋国当时的都城,也可以说,它是宋姓的最早发源地。伴随着宋的兴盛衰败,宋姓民众逐渐向全国各地迁移,在秦汉之前,宋姓人已散居今江苏、河北、陕西关中、湖北等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提出来的办法,将关东(今中原一带)豪强势力迁入关中,宋姓豪强自然也不能例外,此期为京兆宋姓最开始的时期,此后不久,京兆宋姓一支西迁到甘肃敦煌,一支东迁到虢州(今河南省卢氏)地区,一支南迁到江夏安陆(今属湖北省)。与此同时,定居西河介休(今属山西省)的宋姓一支迁往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一支迁往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其中广平宋姓在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因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在当时宋姓各望族中也就成为最为显赫的家族。宋姓人闽,始于唐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时名相宋王景,望出西河,从刑州南和(今河北省)迁往河南光州固始,其中一子宋易曾任福建观察推官,宋易之孙宋骈也随之入闽,后来去莆田定居,而宋骈弟宋臻也南徙迁居于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镜江落籍。
ISBN | 9787506478434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作者 | 郭宝胜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