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检索与利用 [平装] 9787560971698,75609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大学生信息检索与利用》由杨飏、吴长江编著,以信息素养为视角展开课程内容,通过教学要求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教学目的。全书共分8章,第1章介绍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基础和培养途径;第2章重点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和利用;第3章系统介绍了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知识;第4章至第6章详细介绍了中外文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专利、标准、学位论文等文献的检索方法;第7章介绍了大学生就业信息的搜索和求职方法;第8章介绍了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学术道德规范。 《大学生信息检索与利用》可作为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文献检索类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有关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大学生信息检索与利用》由杨飏、吴长江编著,在编排过程中穿插了“小贴士”和“延伸阅读”等特色小栏目,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把当今最新的文献检索知识充实到教材中,试图用新颖的编排形式,将知识娓娓道来,增加了知识含量,拓展了知识面。 本教材另一大亮点就是运用了大量的图片。部分图片还进行了注解,对现代信息资源的检索进行了直观而又明了的讲解,使读者看得懂、学得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际指导意义。 本教材运用了大量的实际生活中的检索案例,增加了大学生就业信息的搜索、筛选,以及网络求职技巧等,这些内容增加了本教材的可读性,提高了学生对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录
第1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基础 1.1 信息素养概述 1.2 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1.2.1 信息意识 1.2.2 信息知识 1.2.3 信息能力 1.2.4 信息道德 1.3 信息素养教育在全球的推进 1.3.1 美国 1.3.2 英国 1.3.3 日本 1.3.4 中国 1.4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培养 1.4.1 意义 1.4.2 途径 第2章 走进高校图书馆 2.1 图书馆概述 2.1.1 图书馆的定义 2.1.2 我国图书馆的发展 2.1.3 世界五大国家图书馆 2.1.4 图书馆的类型 2.2 高校图书馆的职能 2.2.1 收集与保存文献 2.2.2 服务职能 2.2.3 其他职能 2.3 高校图书馆的利用 2.3.1 熟悉高校图书馆 2.3.2 了解信息资源的分类 2.3.3 了解信息资源的排架 2.3.4 掌握()PAC系统的查询 2.3.5 遵守图书馆的规章 制度 2.4 高校典型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 2.4.1 武汉大学图书馆简介 2.4.2 馆藏文献 2.4.3 提供多种服务 第3章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 3.1 信息、知识、情报与文献 3.2 文献信息类型 3.2.1 按信息的出版形式分类 3.2.2 按信息的加工深度分类 3.2.3 按信息的载体形式分类 3.3 文献信息检索 3.3.1 概述 3.3.2 类型 3.4 文献信息检索语言 3.4.1 分类检索语言 3.4.2 主题检索语言 3.4.3 两种语言的区别 3.4.4 两种语言的优缺点 3.5 计算机检索原理 3.5.1 计算机信息存储 3.5 一计算机信息检索 3.6 文献信息检索途径 3.7 文献数据库检索技术 3.7.1 布尔逻辑检索 3.7.2 截词检索 3.7.3 词间位置检索 3.7.4 字段限定检索 3.7.5 加权检索 3.7.6 聚类检索 3.8 文献信息检索步骤 3.9 检索策略 第4章 中文数据库检索 4.1 CNKI数据库 4.1.1 概述 …… 第5章 外文数据库检索 第6章 特种文献及其检索 第7章 高职院毕业生就业与信息搜索 第8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以高校为主,教育过程又以文献检索课为核心。最初的文献检索课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医学文献检索课。1981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将文献检索课规定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任务之一。1984年2月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1985年9月颁发《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提出了文献检索课程“要逐步实现分层次连续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1992年5月,国家教委印发了《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对文献检索课的课程性质、教学目的要求、课程组织计划、教学检查评估有了更细致而全面的规定,成为各文献检索课教学单位制订教材和评估教学效果的参考标准。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包括249种专业,其中有218种专业在其“业务培养要求”中明确规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或“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对文献检索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献检索课逐渐变成了信息检索课,也使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在高等教育领域,除北京地区进行了高校信息素养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和中国台湾“资讯素养协会”制定了信息素养能力的指标体系以外,至今仍没有建立一个全国性完整的信息素养标准。 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非常重视信息素养教育。香港中文大学的信息素养认证考试内容由五项内容组成:面向图书馆的教育;数据库搜索方法和技巧;与专业(例如经济、教育、工程、物理等)有关的、特定主题的电子资源;网络免费电子信息资源的获取;有关香港或其他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而中国台湾的新竹师范学院实施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内容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至少修满6学分;第二阶段为“信息科技融入学习领域”,至少修满2学分;第三阶段为“项目设计与创作”,至少修满2学分。再加上在任何阶段自己选修6学分,须修满16学分,才可以取得信息素养课程的认证。
ISBN9787560971698,756097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飚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