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流动的课堂:教师专业知识的叙事探究 [平装] 9787513512350,75135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有心流动的课堂:教师专业知识的叙事探究》是我国外语教育学界以叙事探究(即定性研究)范式研究外语教师教育实践的典范。作者采用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手法,对日本口语教师的教学生活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调查,叙述了师生共创“有心流动”的课堂故事,细腻探究了故事背后影响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师专业知识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有心流动的课堂:教师专业知识的叙事探究》充分体现了叙事探究所强调的“叙事性思考”的特点,将那段由研究者和研究参与者共同经历的时光真实自然地呈现出来。
编辑推荐
《有心流动的课堂:教师专业知识的叙事探究》以研究者的“部分自传”为主题,叙述了研究者早期的数学学习故事和日语学习经历;研究者作为教师的教育经历;以及对“研究”认识变化的故事。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者——我的“部分自传” 第一节 学习经历 第二节 “严厉的”日语教师 第三节 我的“研究”历史 第二章 调查“现场” 第一节 我的研究参与者 第二节 “现场调查 第三节 收集数据 第三章 开始“叙事探究”的叙事 第一节 怎样记录“事实”?——理论和现实 第二节 叙事探究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第三节 第一天的课堂经历 第四章 课程抉择 第一节 从“课题活动”到“传统课堂” 第二节 老师生气了! 第五章 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教育追求 第一节 教育词语 第二节 凉子的人生故事 第六章 “相互关系”中的知识 第一节 研究者的存在方式 第二节 小张的故事 第七章 变化了的实践 第一节 变化了的课堂(10月3曰) 第二节 分享心情 第三节 思考与讨论 第八章 “有心流动”的课堂 第一节 “流体状”的课堂(12月5曰) 第二节 课堂感悟 第三节 “有心流动” 第九章 分别时刻 第一节 最后一节课 第二节 回顾 第三节 我们的学习 第十章 日语教师的“专业性” 第一节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性”? 第二节 “秘密故事”背后的“专业”意义 第三节 社会环境下的教师发展 第十一章 意义的再探究 第一节 故事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者的学习和成长 第三节 研究参与者的学习与成长 第四节 研究的不足与共性 附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范式转换 第二节 叙事探究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若要追溯我的学习经历,不能不提及从小学到初中我与数学,或者说数学课的悲欢离合。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开始“厌倦”数学的那节课。大约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一间红砖红瓦的旧平房教室里,我坐在中间一排靠边的位置上。一抬头就能看到教室正前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教室四周的墙上也贴着好些“学好本领,做革命的接班人”之类的标语。 在这样的教室里,有三十多名十岁左右的孩子,讲台上一位四十多岁的男教师用低沉、缓慢、沙哑的声音讲着课。孩子们有些辜负教室里贴的标语,很少有人坐在那里“好好”地听老师讲课。大部分同学要么交头接耳,要么忙着自己的事情,整个教室显得乱糟糟。我努力地想“好好”听老师讲课,因为上学伊始父母就教育我“上课要好好听讲”。父母还经常唠叨些“好好读书,将来考大学”的道理。对于我们这些“70后”来说,从记事起这些词语就像魔咒一般如影随形。 尽管我们还不十分明白“考大学”的真正含义,但我们觉得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考大学”,而“考大学”就要好好听老师讲课,好好学习。因此,一开始我就想克制自己,不跟旁边的同学“同流合污”,好好听老师讲课。但是,在周围同学的嘈杂声中要集中精力去“认真”听老师讲课,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ISBN9787513512350,751351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李晓博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