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主义:日本经济发展力量的源泉 [平装] 978780001738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企业主义:日本经济发展力量的源泉》主要内容简介:美国企业的经营政策、经营的制约、日本企业“经营的自由”、从业员工为企业的目标而聚集在一起、日、欧“参与经营”的比较、中国的企业体制、中国企业体制中的问题等。
编辑推荐
《企业主义:日本经济发展力量的源泉》:日本经济发展力量的源泉。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松本厚治 译者:程玲珠 王新政 等 松本厚治,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系。同年进入通产省工作。1985年任通产省工业技术院总务部人事课长,1987年任外务省日本驻澳大利亚使馆一等秘书。1990年任石油公团总务部长。1991年由文部省派往堉玉大学任教授。1995年任通产省通商产业研究所副所长。1996年任国际经济研究中心所长,(财)产业研究所代理所长。他的主要著作有:《企业主义的兴隆》日本生产性本部,1983年。《日韩经济摩擦》东洋经济新报,1986年。《提高生产率的秘密》(合著)通商产业调查会,1981年,《韩国的工业化》(合著)亚洲经济研究所,1987年。《对东欧的经济援助》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1995年。《援助经济结构改革综合计划调查(波兰)》国际开发中心,1995年。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企业人的企业 1.受股东控制的企业的独立 (1)家族企业与相互持股 (2)股份公司多种制度形同虚设 (3)企业从股东控制下独立 2.劳动者性质上的改变 (1)员工分担企业的风险 (2)员工对企业的支配 (3)由劳动者到“企业人” 3.企业人的企业 (1)从业员工集团的同质性 (2)企业概念的变化 (3)企业责任概念的变化 (4)企业人的工会 (5)人的结合与企业 第二章 各国企业的比较 1.与资本主义企业的比较 (1)美国企业的经营政策 (2)经营的制约 (3)日本企业“经营的自由” (4)从业员工为企业的目标而聚集在一起 (5)日、欧“参与经营”的比较 2.与社会主义企业的比较 (1)中国的企业体制 (2)中国企业体制中的问题 (3)管理者与劳动者相结合的必要性 (4)南斯拉夫的企业体制 (5)自主管理的现状 (6)自主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日本企业体制的先进性 1.经营体制方面的变化 (1)经营与劳动的结合 (2)劳动内部化的必然性 2.劳动 (1)劳动道德的培养 (2)劳动能力的形成 (3)企业内劳动力的流动 3.组织编制 (1)欧美企业组织的特征 (2)日本企业组织的特征 4.劳动的人性化 (1)工人的“反抗” (2)劳动人性化的尝试 (3)日本人的劳动观念的特异性 第四章 作为经营体制的企业主义 1.关于“日本特殊论” (1)日本人勤勉说 (2)单一民族说 (3)集团主文说 (4)个人主义不存在说 (5)体制与风土的结合 2.日本企业体制的核心 3.经营的自律 4.从权力到责任 (1)企业主义的核心是责任 (2)企业主义探索的独特道路 5.企业主义开展的障碍 第五章 作为社会体制的企业主义 1.社会结构特征 (1)国家与企业 (2)企业与个人 2.作为社会整合力源泉的企业 3.企业社会内部的平等 (1)收入分配的平等性 (2)其他方面的平等性 4.企业主义社会的自由 5.大众的体制 第六章 企业主义的兴隆 1.与国民国家形式的相似性 2.“基于理论的革命”和“基于现实的革命” 3.超越理论的现实 注释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这些机构投资者中,养老基金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投资者。到1980年底,养老基金的总投资额已超过7000亿美元,使之成为1/3到2/5所有美国公司现有股票的直接或间接持有者(注3)。这笔基金是广大工薪劳动者的,是他们集积起来用于将来养老的钱,而其它基金大多数是为投资于公共的、半公共的项目而设立的。由此可见,美式的资本构成已相当地偏离了传统的轨道。 虽然机构投资者可能是为了公众的利益管理和运作基金,但从企业的角度看,他们仍然是严厉监督企业的经营并采用施加压力的手段来保护他们有投资利益的股东。从这种意义上说,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为严厉和缺乏个人情感,他们委托具有专业特长的经理人选时主要根据其业务能力(如股票分析等),如果对其经营收益情况不满意,则立即解聘。 在美国的企业中,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主要依据财务的评价尺度,如投资收益率(即相对于总销售额的利润率乘以资本周转率,也就是年总收益占总投资金额的百分比)等,经营者受到来自冷酷而富于心计的“资本家们”的压力的干预,对企业业绩的评估标准,不仅考虑到企业内部的经菅业绩,还要考虑到企业发展战略决策以及是否接受或拒绝个人投资计划。因此,美国企业所采取的经营政策总是以尽可能地满足其投资股东的要求为前提。
ISBN9787800017384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作者松本厚治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