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幸福与为人服务:经济?伦理与管理分析》讲述了: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从经济学、伦理学、管理学等多个角度,透视人性,探讨如何用伦理的方式(即“人性化”的方式),提升管理水平,使经济的发展符合人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力图排除“流”的干扰,着力于从“源”的方面把握人的幸福,倡扬为人服务,担当社会责任。
编辑推荐
《人的幸福与为人服务:经济?伦理与管理分析》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道德与人的本质
第二节 伦理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
第三节 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章 人的关系:义利关系
第一节 经济伦理观的时代演化
第二节 中国市场经济伦理的建构
第三章 人的幸福:欲望的满足
第一节 幸福与欲望
第二节 欲望的满足与伦理控制
第四章 人的肉体:身体与器官
第一节 性别服务与伦理管理
第二节 代孕与伦理管理
第三节 人的器官商品化与伦理管理
第五章 人的灵魂:情感与尊严
第一节 灵魂、情感、尊严释义
第二节 爱情的商品化与伦理管理
第三节 人格的商品化与伦理管理
第六章 人的生命:生死遂愿
第一节 生命观与生命自主
第二节 妇幼保健与生育的伦理控制
第三节 死亡问题与伦理管理
第七章 人的地位:男女平等
第一节 中国女性地位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女性平等参政问题
第三节 女大学生平等就业问题
第八章 人的管理:以人为本
第一节 以人为本实现企业伦理管理
第二节 以人为本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第三节 以人为本建设“两型社会”
第九章 人的责任:为人服务
第一节 青少年责任感教育
第二节 大学生责任感培育
结束语:人人献出一片爱世界变成美好人间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认真分析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方针和总原则。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以人民和人类的利益为根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全面发展,即要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和社会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协调发展,即要在发展中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效统一,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即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实现“天人合一”。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是实现统筹兼顾,即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科学的关系,协调好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1)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并存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直在曲折中发展。世界经济的组织力量正在逐步模糊传统的国家界线,更显其跨国性;世界经济的发展动力愈来愈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世界经济版图的南北差距愈来愈大——步人后工业社会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愈来愈多地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实施非战争形态的掠夺,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逐步转移到综合国力的竞争上来。
ISBN | 9787562248439,756224 |
---|---|
出版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徐拯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