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 [平装] 9787208056107,72080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是一本经典的大学本、专科的公共课教材,全书分为“基本理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第13版根据近两年来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重要文献的精神,根据第12版的授课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最新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作了全面的修订,使该教材更精练、更实用,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
编辑推荐
《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生产要素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内涵及其构成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经济规律与经济主体——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源与流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分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一新古典经济学与经济分析方法的现代化——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二重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 第二章 商品经济 第一节 商品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创造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 第二节 货币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形态的变化与纸币 第三节 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经济基本矛盾和市场调节 第四节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商品外延的扩大 三次产业和服务产品——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服务产品 的价值和价值量——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 资本主义部分 第三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的买和卖 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资本增殖运动的基本阶段——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流通 过程与价值构成——管理过程与价值构成——研发过程与价值构成——剩余价值率 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名义工资、实际工资与工资水平——资 本主义企业形式的变化 第四章 资本流通与交易费用 第一节 资本循环与周转 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年剩余价值率 第二节 流通与交易费用 马克思的流通费用理论——交易与交易费用 第三节 交易费用与交易治理结构 交易过程的特点——交易的协调方式 第五章 平均利润、利息与地租 第一节 乎均利润与竞争 …… 第六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第七章 资本积累与企业社会化 第一节 大企业的构成及其形成原因 第二节 现代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第三节 现代企业中的净剩余分配 第四节 现代企业与市场竞争 第八章 资本积累与国家的经济参与 第一节 国家经济参与的发展和原因 第二节 国家经济参与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国家参与后果与政府管理 第九章 资本国际化与国际垄断 第一节 生产的国际化 第二节 资本的国际化 第三节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发达和不发达国家的矛盾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 社会主义部分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必然性及其曲折性、多样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生产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生产 第一节 公有制生产中的劳动和劳动者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机制 第一节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及其实现形式 第二节 计划和市场起作用的形式及其长处和短处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企业经营机制及其市场兼容性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机制 第二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目标 第四节 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资金融通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第二节 分配制度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和国民收入的分配与使用 第三节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方式和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经济开放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技术、资金交流 结束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而奋斗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高理想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怀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3版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也许是受当时历史事件的影响,马克思提出了资本有机构成趋向提高的论断。现在我们看到,资本有机构成在某些当代产业部门中并不总是提高的,比如信息产业与基因生物技术产业中,可变资本在全部预付资本中的比例肯定是较汽车或钢铁工业提高而不是降低了。总之,虽然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有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但在不同时期不同产业中,存在着反趋势的作用。因此,现实生活中的资本有机构成到底怎样变化,必须参照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以上对资本积累动因的分析,是从单个资本的角度进行的;当我们讨论资本有机构成与平均利润的问题时,又是以社会上的全部资本作为对象的。事实上,每一个别资本是不能脱离总资本而存在的。一个企业购买设备、原料或销售它的产品,都必须同其他企业发生交接关系。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总资本。这一节,我们要从社会总资本的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 对社会资本的考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层次:(1)把国民经济从整体上分解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别,考察这两大部类的相互关系;(2)把社会再生产与流通全部加总,考察社会总量生产与总量消费的关系,即日常所说的塞观经济分析。下面,我们分别来进行考察。
ISBN9787208056107,720805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蒋学模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