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书)形形色色的中国人 [平装] 978711905554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形形色色的中国人(1991-2008)》主要内容:反映的是1991~2008年这段时间内中国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些故事是基于新闻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2008年的一系列采访而成,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现实生活。
编辑推荐
《形形色色的中国人(1991-2008)》:如果要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一个词联系在一起,很多人会提到“改革开放”。正是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也正是改革开放,让中国打开了关闭多年的门,一步步走向世界, 在过去的30年里,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放眼望去,全国各地到处可见新建成的高楼、桥梁、高速公路和铁路。同时,海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模式大规模进入中国、在整个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我们的生活状况的轨迹如何?我们的思想是如何变化的?在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我们触摸这段历史,出版了《形形色色的中国人1978-1990》和《形形色色的中国人1991-2008》,通过每个采访对象的口述实录,展现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时代背景下各色中国人的生活状态。 我们相信,了解一个国家的最好方法是让这个国家的人民谈自己的事情,了解一段历史的最好方法是记录这段历史中各色人物的生活状态。通过记录这些跟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我们给这段历史一个最好的纪念,而这种纪念,也是对我们自己生活的永恒珍藏。
目录
公务员! 王东梅:一个藏族家族的故事! 强巴格桑:布达拉宫管家 贾国华:平淡生活,真实幸福} 教师 姚丽珍:与世隔绝的山村女教师 李意如:为了女子教育 李迎新:请提高民办教师待遇 陆永康:跪着教书 杨锦祥:在孟加拉教中文 俞敏洪:把一堆砖头变成一座房子 关艳:轮椅上的教师 学生 唐英:中国第一个聋人博士 邓深:校外是经理,校内是班长 洪战辉:他感动了中国 刘霆:背着病母上大学 王季:大学女生的性教育作品! 学者 郑振香:一直在发掘 程京:让中国科技与世界接轨 林毅夫:做德行兼备的真学者 王志珍:她的成就,她的魅力 双石:狂热的军史爱好 马大任:“赠书中国”计划 作家 余华:期待下一部小说 刘慈欣:他的科幻世界 医护人员 戴庶:为宠物治病,高兴! 高耀洁:与艾滋病抗争的老奶奶 覃祥官:“农村合作医疗之父” 傅宝珠:麻风病村的义务护士 黎磊石:转行研究肾病 王娅:“无国界医生”志愿者 杨仕春:从死神手中夺回的军医 李伶:白求恩是她的偶像 企业家 姚越灿:旅游之家 翟玉和:关爱农村老年人 张茵:废纸回收女皇 冯军:在中关村掘金 刘思荣:代表民营企业家参加“十六大” 斯朗·丹增曲培:西藏与内地的文化使者 谭传华:单手打造木梳品牌 农民,农民工 张家顺:一个村庄的生态发展路 白广秦:民工回家过年的路 张占胜:请总理尝苹果 安金磊:环保种植,绿色农业 黄昌奇:感染艾滋病毒以后 环保人士 王立新:一颗对野生动物的怜悯之心 周伟森:从捕捉到保护野生动物 张丽萍:绿色礼物献祖国 权丽:野生虎的呼唤 王大清:与沙漠抗争 张鹤珊:志愿保护长城 梁从诫:为民间环保做点事情 军人 何小东:投身于人道主义事业 王艾甫:送烈士回家 记者 王军:爱上城市文化遗迹 媒人 刘香:京城第一“红娘” 婚礼司仪 谢长金:金牌婚礼司仪 收藏家 张靖:石头里的人生 沙志明:为了紫砂不要命 工程师 关庚:一辈子未改的建筑情结 影视工作者 濮存昕:与艾滋病人牵手 贾樟柯:“第六代”导演走出“地下” 章桦:用镜头记录普通人的生活 王伟力:让盲人也能“看”电影 摄影师 Emsh:摄影界的叛逆者 刘洪波:在非典治愈前的日子里 侯波:曾是毛主席的专职摄影师 设计师 刘敏:从裁缝到时装设计师 艺术家 韩美林:中国的毕加索 方成:漫画大王 岳敏君:大笑的艺术家 陈石林:毛主席标准照是这样润饰的 指挥家 罗浪:国歌指挥家 演奏家 郎朗:传统音乐的世界之旅 歌手 旦增达娃:“世界屋脊”上的摇滚 孙恒:打工族的音乐梦 范圣琦:与爵士乐一见钟情 运动员 郑海霞:曾经的女篮冠军 阿迪力:高空王子 冼东妹:柔中带刚 邹市明:参加“十七大”的拳击手 郭延东:坐着轮椅打篮球 退休老人 安佑忠:爷爷的摩登时代 李国梁:义务指路人 田魁祥:都市里的“农民” 其他 童增:永远的正义斗士 李莉:在赞比亚做农民 马秀兰:穆斯林朝觐圣途 罗善学:慰安妇之子
文摘
版权页: 母亲同父亲的出于责任的婚姻,跟我祖母那个年代所经历的那种婚姻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然而,她的无助却在某种程度上与以前有着相似之处。父亲是一个道路养护工人,月工资,而这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我父亲如今66岁,已经退休。他是倒插门女婿。他曾是1954年参与建设西宁一玉树公路的一名工人,公路建设一完成,就和我们的家人生活在一起了。自从结婚以后,他在这个偏远的地区已经居住了12年,一次都没回过他的家乡湟中县,尽管湟中距离玉树只有800公里。他说他成天忙于公路建设,根本没有时间回湟中。除此之外,还因为他是个孤儿,家里也没有什么可以牵挂的亲人,因此他从来没回去过。 对我母亲而言,幸运的是丈夫对养活这么一大家子从来没半句怨言。可是他并非是一个十分随和的人,他拒绝学说藏语,以至于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只能用手势来进行交流。而我的母亲却学会了说普通话,在学习语言方面,她的天赋要比丈夫高出许多。 母亲做梦都没想到他们的婚姻可以维持这么长久。她曾承认她打算在婚后不久就离开他,然而她意识到,在1966年结婚之后,她根本无法离他而去。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越长,她越不想离开。 我的父母是在婚后产生爱情的。尽管我有一个很汉化的名字,但我承认我是藏族人,我“来自一个民族团结的家庭”。一首我非常喜爱的歌曲这样唱道:“藏民和汉人是同一个母亲——中国的女儿。” 的确,人们很难看出我的父亲是汉族还是藏族。由于在我们这个位于“世界屋脊”上的藏族家庭生活了这么多年,他对当地的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他有着典型的高原藏民那饱经风霜的肤色,手腕上戴着一串佛珠,就像藏族佛教徒一样。
ISBN9787119055541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作者于元江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