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形象与民意思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新形势下群众工作(2010-2011)》内容简介:政府形象危机凸显,一方面来源于社会稳定的风险骤增,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客观难度。民意思维与时俱进,正面推动
着民主和法治化的进程,也拉大了群众对政府期待的诉求;负面却影响着转型期的社会秩序,也加剧了政府形象的风险等级。
当前,城市风险是政府形象危机的焦点:综合风险易积聚叠加、意外爆发、连锁反应。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和弱势群体的基本服务不足,
易交织和演变成为公共危机。行业风险是社会稳定的窗口,尤其是管制行业的社会抵触,服务行业的标准缺失,屡遭诟病。有效的社会协同和有序的公民参与,已成为群众工作的转型期重任。
因此,社会风险的隐忧,有待稳定风险评估的排查;转型期的失范,有待社会秩序的纠偏;政府形象的优化,有待群众工作水平的提升。
编辑推荐
《政府形象与民意思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新形势下群众工作(2010-2011)》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唐钧,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长期从事应急管理、社会维稳、危机公关、媒体舆情的研究和操作。近年来已为中央、省市,政法、医疗卫生、教育等系统开展了多项应急管理、紧急救援、社会维稳、公共关系的创新项目研究。长期担任中央相关部委、省市、企事业单位的咨询专家和安全顾问,提供危机应对、风险管理、舆情研判等方面的科研支持。主讲“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媒体舆情应对”、“风险管理与形象建设”、“政府形象与公共关系”、“群众工作与媒体应用”、“医院危机管理”、“安全校园”等高端培训课程。主持“社会维稳的风险治理与科学管理体系”、“国家公共危机安全管理系统研究”、“城市安全与应急规划”、“突发事件应对”、“群体性事件与人民内部矛盾研究”、“校园安全的防控体系建设”、“信息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等国家和省市课题项目。
专著:《政府形象与民意思维2008~2009——政府直面群众与群众博弈政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政府公共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公共部门的危机公关与管理——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危机公共关系解决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主编:《紧急救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政府公共关系策略与实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编著:《外紧急救援成功案例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合著:《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评估——知识框架与指标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等。发表有关政府形象、行政改革、风险管理、社会维稳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致谢
绪言:政府形象危机和社会稳定的风险治理
一、政府形象危机要求风险治理
二、风险社会要求社会维稳的风险治理
三、风险治理的核心是社会稳定的风险评估
第一部分 政府形象危机与社会稳定的风险评估
第一章 公共安全
第一节 公共安全的风险
第二节 公共安全的民意需求
第三节 公共安全的全国风险地图
第四节 公共安全的创新与风险策略
第二章 社会管理
第一节 社会管理的风险
第二节 社会管理的民意预期
第三节 社会管理的全国风险地图
第四节 社会管理的创新与风险策略
第三章 公共服务
第一节 公共服务的风险
第二节 公共服务的民意需求
第三节 公共服务的全国风险地图
第四节 公共服务的创新与风险策略
第四章 政府官员
第一节 政府官员风险的总体评估框架
第二节 政府官员的民意预期
第三节 官员形象风险地图和社会稳定风险
第四节 官员形象的创新与风险策略
第二部分 秩序、舆情和群众工作
第五章 转型期的社会秩序
第一节 群众维权
(案例:从维权到“唯拳”115)
第二节 网络舆情
(案例:网络谣传120)
(案例:网络水军的典型事件123)
第三节 秩序隐忧
(案例:婚姻牟利125)
(案例:非常态的出名和身价126)
(案例:企业家的问题131)
(案例:警察、城管“被暴力”134)
(案例:行业潜规则135)
第六章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第一节 群众工作的手段与困难
(案例:围观即是力量,舆论影响司法139)
(案例:群众的惯性质疑141)
(案例:赔偿额度的刚性趋势142)
(案例:悲壮的志愿者146)
第二节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创新
(案例:政府的强硬作为149)
(案例:公益广告的创新153)
(案例:志愿服务的名利双收式奖励155)
(案例:国外垃圾处理的多措并举156)
第三节 群众工作的稳定风险
(案例:获得国家赔偿的冤假错案168)
(案例:北京“大民政”的社会价值171)
(案例:全球的行为艺术维权176)
第三部分 城市和国有资产的风险评估
第七章 中国城市形象风险评估
第一节 总体评估
第二节 专项评估
第八章 国有资产形象风险评估报告
第一节 总体评估
第二节 专项评估
第四部分 高危行业的风险评估与运营
第九章 医院
第一节 医院的重大风险
第二节 医院的风险特征:危机集散地
第三节 医院的风险运营与形象优化
第十章 学校
第一节 学校的重大风险
第二节 学校风险特征:小孩社会的大风险
第三节 学校的风险运营与形象优化
第十一章 交通运输
第一节 交通运输的重大风险
第二节 交通运输的风险特征:运力无法承载预期
第三节 交通运输的风险运营与形象优化
第十二章 警察
第一节 警察的重大风险
第二节 警察的风险特征:管制服务化的尴尬
第三节 警察的风险运营与形象优化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一、社会管理的创新经验
为应对上述社会管理风险,世界各国政府都在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努力通过管理手段和管理内容的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的效果,提升政府管理的形象。
(一)依法管理,维护社会管理实效
依法管理是政府实现社会管理的底线要求。一方面,社会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要以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为基础;另一方面,依据具体的法律规定开展的政府管理实践,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能更好地实现社会管理的预期效果。
(二)加强基层执法力度,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前提,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保障。政府的社会管理行为,尤其是在管制领域,需重视基层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基层执法力度,一方面在管理实践中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保障了社会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使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者纠正,维护了良好社会秩序,保护了社会利益不受侵犯。
(三)利益引导,以经济手段辅助社会管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适当运用经济利益引导管理对象的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社会管理的某些领域,征税是政府实现社会管理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税收课征对象和税率的设定,税收可以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此外,财政补贴、收费政策也是有效引导管理对象行为、提升社会管理实效的重要手段。
(四)突出当前工作重点,维护群众权益
政府的社会管理行为,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针对当前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重视和加强群众权利的维护,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完善社会矛盾多元调解工作,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五)第三方监管,提升社会管理效能
由于社会管理涉及事务的繁杂,政府在具体事务的管理中常面临专业性不足的困境。引入第三方专业监管的模式,如行业协会、有资质的企业组织等,以专业化有效规避市场条件下政府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既保障了社会管理的正常运行,又提升了社会管理的效能。
ISBN | 7565702617,978756570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唐钧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