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哲学研究(第2辑) [平装] 978701009978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莱布尼茨哲学研究(第2辑)》旨在尽可能多地依据文本,尽可能多地结合其语境,对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作出较为全面、较为系统、较为深入的阐释。全书分6章。其中第一章旨在将作为哲学家的莱布尼茨的一生刻画成其酝酿、阐扬、完善和进一步深化其哲学体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对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一种历时性考察。第二至五章,则可以看作是对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一种逻辑的或共时性的考察。其中,第二章着重阐述了莱布尼茨哲学思想所依据的三项基本原则,即矛盾原则,充足理由原则和圆满性原则。接下来的三章依次考察了莱布尼茨哲学体系的三个基本构件,亦即它的本体论、认识论和道德学。最后,在第六章,从德国古典哲学、意志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直觉主义美学、现代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等六个层面对莱布尼茨哲学对后世的深广影响作出较为简洁的说明。
编辑推荐
《莱布尼茨哲学研究(第2辑)》是哲学史家文库之一。
作者简介
段德智,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先后兼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湖北省宗教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基地(外国哲学所)兼职教授与学术委员,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参编)、《(死亡哲学》、《莱布尼茨》(陈修斋、段德智著)、《宗教概论》、《宗教与社会》、《主体生成论》、《宗教学》等。主要译著有:《非理性的人》、《英国哲学史》、《哲学辞典》、《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主译)、《论存在者与本质》、《洞见》等。曾先后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二等奖、“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当前主要从事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和《反异教大全》的翻译和研究。
目录
第一章 莱布尼茨的生平、著述与人格 一、青少年时代的莱布尼茨 1.徜徉哲学大世界(1646-1672年) 2.巴黎之行与访问斯宾诺莎(1672-1676年) 二、莱布尼茨的哲学著述与哲学思想发展的轨迹 1.哲学体系的酝酿(早年莱布尼茨:1676-1686年) 2.哲学思想的阐扬(中年莱布尼茨:1686-1704年) 3.哲学体系的完善(壮年莱布尼茨:1704-1714年) 4.晚年莱布尼茨的哲学研究(1714-1716年) 三、莱布尼茨的“学术案件”、世界情怀、个性与人格 1.与牛顿的一桩公案 2.情系中国与中国哲学 3.个性与人格 第二章 莱布尼茨哲学的生成、主要旨趣及其所依据的基本原则 一、莱布尼茨哲学的理论渊源和思想背景 1.莱布尼茨哲学的理论渊源 2.莱布尼茨哲学的思想背景 二、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生成过程、主要旨趣和基本特征 1.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生成过程 2.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主要旨趣 3.莱布尼茨哲学的基本特征 三、莱布尼茨哲学所依据的基本原则 1.充足理由原则的提出 2.充足理由原则是“关于存在的大原则” 3.圆满性原则与自由和自由选择 四、莱布尼茨哲学诸原则的辩证关联与莱布尼茨哲学的总体结构 1.莱布尼茨哲学诸原则之间的辩证关联 2.莱布尼茨哲学的总体框架 3.对罗素关于莱布尼茨的逻辑学的解释的一个批评 第三章 莱布尼茨的本体论思想 一、莱布尼茨本体论思想的理论背景 1.大陆理性派本体论的逻辑演进:从二元论到唯心主义一元论 2.英国经验派本体论的逻辑演进:从唯物主义走向唯心主义 3.大陆理性派与英国经验派在本体论方面的论战 一、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一):单子论 1.单子乃“形而上学的点 2.单子的其他一些规定性:单子变化的内在性原则 3.“单子的本性在于力 4.单子变化的“本原”:知觉和欲望 三、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二):连续律 1.单子的等级阶梯与连续系列 2.物质:“初级物质”与“次级物质 3.与连续律相一致的时空观:反对对“马德堡半球”的误读 4.作为同单子连续系列相关的上帝 四、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三):前定和谐学说 1.前定和谐学说的酝酿过程:从身心平行说到前定和谐假说 2.前定和谐的普遍性与层次性(一):单子之间的普遍和谐 3.前定和谐的普遍性与层次性(二):灵魂与身体之间的和谐 4.前定和谐的普遍性与层次性(三):自然的与神恩的和谐 5.前定和谐的一体两面性及其理论依据 6.和谐的自主性、神恩性与前定性的三位一体:自然神论 五、莱布尼茨的“形而中学”:现象主义与单子主义的内在关联 第四章 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思想 第五章 莱布尼茨的道德学思想 第六章 莱布尼茨对后世哲学的深广影响
文摘
版权页: 提升了他的二进制算术;他同斯宾诺莎的交往成了他决心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的最直接的诱因;他同王后苏菲·夏洛蒂的亲密关系使他得以在柏林建立科学院的夙愿终究成为现实,甚至他的名著《神义论》的写作和出版也同这位王后不无关系。 对莱布尼茨来说,最重要的交往手段乃是通信。有几年,他甚至同时和数百人通信,而且他在信中几乎无所不谈,科学、数学、法学、政治学、宗教、哲学、文学、历史学、语言学、钱币学以及人类学等。他有保存信件的癖好,至少有15000多封信被他保留了下来。而且,正是凭借这些信件,加上相当数量的私人笔记和手稿,我们才有了关于他的大部分著作的知识。后世整理出版的信件集有十多种,其中主要有《莱布尼茨致阿尔诺信件集》、《莱布尼茨和惠更斯及巴本的通信集》、《莱布尼茨和贝尔努依关于数学和哲学的书简》、《莱布尼茨和沃尔夫通信集》、《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及《莱布尼茨未刊书信和论著》等。无怪乎莱布尼茨本人当初说:“任何一个仅仅靠我公开发表的著作来了解我的人,其实根本就不了解我。” 莱布尼茨在交往中总的来说是坚持实事求是和与人为善的原则的。例如,他虽然和牛顿之间存在着微积分发明优先权的争论问题,他虽然坚持自己独立发明微积分的严正立场,并常常引以为豪,但对牛顿独立发明微积分的历史功绩及其人格还是坦然给予肯定的。他在1675年3月20日致皇家学会秘书奥登伯格的信中就曾对牛顿在流数法上的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他不无公正地写道:如果“”的牛顿的流数方法是“普遍的和方便的”,就“值得奖励”,“并且我毫不怀疑这将证明他值得称为最才气焕发的发现者”。莱布尼茨在1711年12月18日致另一位皇家学会秘书斯劳恩的信中,在严厉指责牛顿的学生凯尔无端制造了“无益的和不公正的喧闹”之后,对于牛顿却十分信任地写道:“对此我相信即使牛顿本人也会不赞同的,他是一个的人,透彻了解过去的事态,并且我确信他对这个争端将自由地提出他的看法的证据。”
ISBN978701009978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段德智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