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讲演录(第2版) [平装] 978730014397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理想国〉讲演录(第2版)》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部哲学对话,是西方哲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最具奠基性的经典之一。这本讲演录根据作者2008年5月至6月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授《理想国》的内容整理修订而成。它用尽可能浅近的语言阐明《理想国》的专门概念,探讨其问题背景,分析其论证内容,并介绍西方学界关于该经典的最新争议与解释。在第八讲中它也呈现了作者自己的释读。希望《〈理想国〉讲演录(第2版)》能引起阅读或再阅读《理想国》的兴趣,并能帮助深化对这部伟大经典的理解。 《理想国》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部哲学对话,是西方哲学乃至西方思想史上最具奠基性的经典之一。人们都熟知20世纪著名哲学家怀特海的名言,即整个西方哲学只不过是一连串柏拉图的注脚而已。这句话虽然不无夸张之处,但却大体上指出了柏拉图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后世哲学家所讨论的许多问题都始于柏拉图,尤其是他的《理想国》。它不仅展现了柏拉图哲学的精华,也切中了哲学本身的核心内容、核心问题。理解《理想国》其实不仅仅要理解柏拉图到底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所提出的问题,他发明的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方式,他所给出的答案和他对这些答案给出的解释。《理想国》不断地挑战和启迪我们的思维,即使我们不同意柏拉图的观点,不同意他提出的答案,想要批驳他的观点。
编辑推荐
《〈理想国〉讲演录(第2版)》是人文大讲堂。
作者简介
余纪元,1964年生,浙江诸暨人。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哲学系教授、古典系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座教授,山东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哲学、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哲学比较、德性伦理学、儒学。 近著有The Structure of Being in Aristotle's Metaphysics (2003),The Blackwell Dictiona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co-author, 2004),Rationality and Happiness: From the Ancients to the Early Medievals(co-ed,2003),Uses and Abuses of the Texts:Western Interpretations oj Greek Philosophy (co-ed,2004),The Ethics of Confucius and Aristotle: Mirror of Virtue(2007;中译本《德性之镜: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2009)等。
目录
第一讲 《理想国》与柏拉图的对话 一、《理想国》的主题 二、柏拉图的对话 三、如何阅读柏拉图的对话 四、苏格拉底问题 第二讲 什么是正义 一、正义问题的提出 二、正义与每个人的应得之份 三、强者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 四、考察色拉叙马库斯 五、苏格拉底的方法 第三讲 为什么要正义 一、《理想国》为什么需要第二个导论 二、格劳孔的挑战 三、格劳孔挑战的性质 第四讲 理想的城邦 一、个人与城邦的类比 二、理想城邦的建构 三、对保卫者的教育 四、保卫者的生活方式 五、理想城邦的性质 第五讲 灵魂三分与四主德 一、城邦中的正义 二、从城邦到个人 三、灵魂三分的方法 四、灵魂三分的内容 五、灵魂三分与意志薄弱 六、个人的正义 七、心理正义与日常正义 第六讲 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 一、第三次浪潮 二、谁是哲学家 三、eidos和idea 四、形式与具体事物 五、形式与being(是,存在) 六、知识与意见 第七讲 太阳、线段、洞穴 一、哲学家与统治问题 二、太阳之喻(504a~509c) 三、线段之喻(509d~511e) 四、洞穴之喻(514a~517c) 五、对哲学王的教育 六、形式论的问题 第八讲 哲学王与正义 一、哲学王悖论与《理想国》的目的 二、功能论证 三、短的路:心理正义与城邦之王 四、走向长的路:哲学家的正义和幸福 五、回到色拉叙马库斯的问题 第九讲 不完美的城邦与灵魂 一、堕落的开始与欲望的分类 二、不正义的城邦与个人 三、希腊哲学与希腊民主 四、个体的正义与幸福 第十讲 诗与死 一、为什么要对诗进行再批判 二、批判诗的主要论证 三、灵魂不朽与死后生活(608c~621a)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文摘
版权页: 大致来说,哲学读法在英语世界中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20世纪中期以来在英美主导柏拉图研究的G.弗拉斯托斯(Vlastos)及大批比较有影响的英美的柏拉图学者都秉承这一传统。哲学读法的优点在于该读法的名称所表明的,即把柏拉图当做哲学家。虽然柏拉图的对话大有文学价值,但柏拉图自己将哲学与文学对立,对诗人们嗤之以鼻,大加挞伐,甚至要剥光上衣,涂上油漆,粘上羽毛,轰出他的理想城邦。因此对他的哲学作诗的解读难免有悖于他的原意。哲学读法的缺点是把某一论证从对话形式中剥离出来,难免失之偏颇。而且忽略对话体裁会使我们对柏拉图的理解失去重要的一面。文学读法的优点在于顾及了对话特征,缺点是不重视哲学学说的论证逻辑,而且其解释中牵强臆想的成分较多。文学读法的一个主要论点是,柏拉图的真理是隐藏着的,需要我们从他的字里行间来发现、来解密。可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即使我们发现了,又如何能证明我们发现的就是柏拉图自己所要表达的真理呢? 哲学读法和文学读法的对立一度十分尖锐。不过,最近,情况慢慢地有所转变,现在在学界占主流的分析传统的学者一方面注重柏拉图的论证,另一方面也注重柏拉图的论证是在什么样的对话场景之中发生的,从而际补传统上只重逻辑分析的片面。学者们之间大致有这样的两个共识。首先,对话不是柏拉图哲学的一个外在的装饰品,而是对他的哲学理论有建构作用。二者有内在的联系。其次,哲学理论也并不是他的对话的原材料,而是柏拉图对话想要传达的最主要内容。无疑,如果能够注意到柏拉图哲学的对话特征的话,对我们理解柏拉图的哲学思想肯定有帮助。我们既要把握柏拉图对自己哲学思想的论证过程,也要看到他的这些哲学论证所发生于其中的对话语境。哲学论证的动因及发展需放在整篇对话中考察。将二者结合起来,会更好地理解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柏拉图采取对话的形式写他的哲学,显然表明他看到了哲学与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他是想将最优秀的哲学和最优秀的文学结合起来去探讨最深奥的哲学问题:我们应当如何活着。
ISBN978730014397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余纪元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