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平顺性与悬架系统设计 [平装] 978711135519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汽车平顺性与悬架系统设计》首先以汽车简化振动模型和行驶振动模型为基础,介绍了单质量车身振动及特性、双质量车身车轮振动及特性、双轴汽车垂直振动和俯仰平面振动及特性、人一车三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及特性以及车辆行驶随机振动及特性;汽车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及评价;车辆悬架的作用、组成和类型,车辆悬架系统基于安全性和舒适性相统一的最佳阻尼比。在车辆悬架系统的组成部件中,分别介绍了液压减振器、悬架弹簧、悬架稳定杆的结构原理、工作特点、设计理论和方法;空气弹簧、油气悬架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的类型、特点和设计理论;悬架控制系统、控制规律、控制策略及各自特点和应用;汽车悬架及减振器特性试验和汽车行驶平顺性试验。.目前国内外关于汽车行驶平顺性与悬架系统设计及理论方面的书还很少,该书是在作者多年对车辆悬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编写而成的,内容叙述上力求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既有理论分析,又有试验测试,各章节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例。《汽车平顺性与悬架系统设计》可作为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的参考用书,亦可作为车辆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车辆悬架设计的重要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汽车平顺性与悬架系统设计》为汽车先进技术论坛丛书之一。
目录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车辆简化模型及振动 1.1 车辆振动简化模型 1.2 单质量车身振动及特性 1.2.1 单质量车身振动微分方程 1.2.2 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响应 1.2.3 单质量系统在简谐激振力下的响应 1.2.4 单质量系统在单位谐波函数激励下的响应 1.2.5 单质量系统振动响应的傅里叶积分法 1.2.6 单质量车身在路面激励下的振动响应 1.3 双质量车身车轮振动 1.3.1 双质量系统振动微分方程 1.3.2 双质量无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 1.3.3 双质量振动系统的传递特性 1.4 双轴汽车垂直和俯仰平面振动 1.4.1 双轴汽车垂直振动和俯仰振动微分方程 1.4.2 双轴汽车振动频率响应函数及振动响应 1.5 “人一车”三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1.5.1 “人一车”系统振动模型 1.5.2 振动响应传递特性 第2章 汽车行驶振动 2.1 道路路面不平度的统计描述 2.1.1 路面谱及其分类 2.1.2 空间频率与时间频率功率谱密度的关系 2.1.3 车辆路面不平输入的功率谱密度 2.2 平顺性分析 2.2.1 系统响应量的功率谱密度和均方值 2.2.2 单质量系统的车辆平顺性分析 2.2.3 双质量系统模型的车辆平顺性分析 2.2.4 双质量系统参数的车辆平顺性影响分析 2.3 车辆平顺性及评价 2.3.1 汽车平顺性定义 2.3.2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2.3.3 人体振动评价 2.3.4 车辆振动评价 第3章 汽车随机振动 3.1 随机振动基本概念 3.1.1 平稳随机振动 3.1.2 各态历经随机振动 3.2 随机振动的统计特性 3.2.1 幅值域(时域)特性 3.2.2 相关域特性 3.2.3 频率域特性 3.2.4 随机振动的概率分布 3.3 线性振动系统随机响应特性计算 3.3.1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随机响应特性计算 3.3.2 单(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随机响应特性计算 3.3.3 线性系统传递特性 第4章 车辆悬架系统 4.1 车辆悬架的作用及性能要求 4.1.1 车辆悬架定义 4.1.2 车辆悬架的作用 4.1.3 车辆悬架系统的性能要求 4.2 车辆悬架的组成 4.2.1 弹簧 4.2.2 减振器 4.2.3 稳定杆 4.3 车辆悬架的类型 4.3.1 非独立悬架系统 4.3.2 独立式悬架系统 4.3.3 半主动悬架系统 4.3.4 主动悬架系统 4.4 车辆悬架研究与发展状况 4.4.1 被动悬架的研究及发展状况 4.4.2 半主动悬架的研究及发展状况 4.4.3 主动悬架的研究及发展状况 第5章 悬架系统阻尼匹配 5.1 基于舒适性的悬架系统最佳阻尼比 5.1.1 单轮二自由度悬架系统响应的频响函数 5.1.2 车身垂直加速度均方值 5.1.3 基于舒适性的车辆悬架最佳阻尼比 5.2 基于安全性的悬架系统最佳阻尼比 5.3 基于舒适性和安全性的最佳阻尼比 5.3.1 悬架动挠度 …… 第6章 悬架液压减振器 第7章 悬架弹簧 第8章 悬架稳定杆 第9章 空气悬架 第10章 油气悬架 第11章 全主动悬架系统 第12章 半主动悬架系统 第13章 悬架控制系统 第14章 悬架及减振器特性试验 第15章 汽车行驶平顺性试验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系统“输入”主要是由汽车以一定车速驶过不平路面而引起,路面不平度一般沿路面长度和宽度方向都是对应距离为参数的随机过程。故“输入”对车辆系统来讲是基础位移(速度、加速度)的随机激励。此激励经过由轮胎、悬架、座椅等阻尼元件和悬架质量、非悬架质量构成的“振动系统”,传递到人体。平顺性是根据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乘坐者的舒适程度来评价汽车的性能,因此,作为“输出”的物理量是车身振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常用的是加速度,再进一步考虑经座椅传至人体的加速度。它们都是随机响应过程。汽车振动系统的“输出”通常还要考虑车轮与路面间的动载荷,汽车轮胎由不平路面引起的振动还会产生力的变化,轮胎与路面之间在行驶过程中动态作用力不能小于零,也就是轮胎不能脱离地面。如果轮胎脱离地面,瞬间会引起冲击,时间稍长则会给汽车的操纵带来困难,使汽车失去控制,引起行驶安全性问题。另外,悬架弹簧的动挠度不能太大,否则会增加撞击悬架限位的概率,引起乘员的不舒适。汽车系统本身一般假设为确定性的,而激励是随机性的,因此,汽车平顺性分析本质上属于随机振动响应分析。
ISBN9787111355199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周长城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