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第3版) [平装] 9787301189436,73011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第二语言习得(第3版)》具有跨学科特点,可以从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不同视角进行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第3版)》介绍了《第二语言习得(第3版)》的基本概念和不同视角中的习得理论。详尽分析了各种理论框架下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语料分析和实证研究等常用的研究方法,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学科的发展脉络和基础理论。作者在每章之后给出了思考题,帮助读者理解相关理论,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形成批判思维能力,独立开展相关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第3版)》可作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对语言学、心理学和语言教育等领域的师生来说,也是一部非常值得研读的学术著作。
编辑推荐
《第二语言习得(第3版)》是未名译库·语言与文字系列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盖苏珊 (Susan Gass) (英国)塞林克 (Larry Selinker) 译者:赵杨 Susan Gass(盖苏珊)是密歇根州立大学语言学、日耳曼、斯拉夫和非洲语言系资深教授。她对语言迁移、语言普遍性、第二语言研究方法、输入与互动等第二语言习得诸多领域有深入研究,撰写和主编了多部学术著作,现任美国应用语言学会主席和国际应用语言学会主席。 Larry Selinker(拉里·塞林克)引进了“中介语”和“石化”等概念,1969年在“语言迁移”方面最早进行实证研究,对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具有开创性贡献,现正准备对1964年参与他的研究项目的人员在间隔40多年后重新进行石化研究。他曾任多所大学的访问教授,现为纽约大学访问教授。 译者简介: 赵杨,原籍河北卢龙,北京大学英语语言学硕士,剑桥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教于北京大学英语系,现为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生成语法和社会语言学。2006年出版专著《汉语使动及其中介语表征》,近年来在《世界汉语教学》以及Second Language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IRAI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译者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引言 1.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1.2 定义 1.3 语言本质 1.3.1 语音系统 1.3.2 句法 1.3.3 形态和词汇 1.3.4 语义 1.3.5 语用 1.4 非本族语者语言知识的特点 1.5 结语 第二章 相关学科 2.1 二语习得与相关学科 2.2 第三语言习得/多语现象 2.3 继承语习得 2.4 双语习得 2.5 第一语言习得 2.5.1 咿呀之语 2.5.2 词语 2.5.3 声音与发音 2.5.4 句法 2.5.5 形态 2.6 结语 第三章 第二语言和外语语料 3.1 语料分析 3.1.1 第一组语料:复数 3.1.2 第二组语料:动词十-ing标记 3.1.3 第三组语料:介词 3.2 语料分析未能发现的问题 3.3 语料收集 3.3.1 诱发言语样本 3.3.2 诱发针对语料的反应 3.3.3 言语报告语料 3.3.4 评估非语言信息 3.3.5 评估总体语言水平:标准化语言考试 3.4 复制研究 3.5 语料分析问题 3.6 什么是习得? 3.7 结语 第四章 本族语作用的历史回顾 4.1 引言 4.2 行为主义 4.2.1 语言学背景 4.2.2 心理学背景 4.3 对比分析假说 4.4 偏误分析 4.5 结语 第五章 相关已知语言作用的新近视角 5.1 学习理论 5.2 儿童第二语言习得 5.3 儿童第二语言语素习得顺序研究 5.4 成人第二语言语素习得顺序研究 …… 第六章 二产得的语言学视角 第七章 二产得的类型学与功能学视角 第八章 中介语的加工过程 第九章 语境中的中介语 第十章 输入、互动与输出 第十一章 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第十二章 语言之外 第十三章 词汇 第十四章 第二语言习得整合观 注释 词汇表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语言政策中的许多问题取决于人们在第二语言学习方面的知识,如美国的“只使用英语”运动或者不同类型的双语教育(包括沉浸式课程)等与双语制有关的问题,只有在知晓学习第二语言的现实情况和制约因素之后才能够讨论。国家语言项目常常涉及决策,而决策取决于以下三点:(a)有关第二语言学习的信息;(b)能够引入习得问题研究的教学类型;(c)这种课程的现实性和预期效果。人们往往对讨论对象即第二语言学习的本质还没有清楚理解就匆匆开始讨论了。 总之,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其核心是理解第二语言学习赖以进行的各个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教学法研究不同,再次强调这一点很重要,尽管这并不意味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语言教学没有影响。 许多领域都能清晰地被划为人文科学(如文学)或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由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复杂性及其对其他领域的依赖性和重要性,这个领域很难轻易地这样划分。第二语言习得是人文科学的一部分,因为它是一门“研究人们的观念和问题以及社会关系(如人类学和经济学)的学问(如哲学、艺术或语言),而不是研究自然过程(如物理和化学)”(韦氏在线词典),尽管这个领域的某些方面确实把社会关系作为学习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由于人文科学关注的是人类的观念和问题,所以语言习得与其相关,因为了解人类状态的方法之一是理解语言。对这一点或许没有争议,可惜人文科学的这一中心领域常常局限于对普通语言问题的研究以及对涉及主语言知识和主语言习得的人类语言能力的研究。本书认为,如果我们只局限于研究世界一小部分人口,即单语者,我们就不能充分考察语言知识的特点。 第二语言习得是人文科学的一部分,但也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根据定义(韦氏在线词典),社会科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制度和运行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之间关系的科学”。由于第二语言习得在研究语言使用诸多问题时涉及人际关系,它毋庸置疑属于社会科学的一部分。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互动在全世界交往的大环境中毫无疑问是经常发生的,因此研究这种互动在社会科学和认知科学中占据中心位置。最后,由于一些二语习得研究以大脑生物学为核心,集中研究二语习得神经生理学对神经运转机理的揭示作用,二语习得也可被视为正在发展中的认知神经学的一部分。
ISBN9787301189436,73011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盖苏珊(Susan Gass)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