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特警作战:真实世界中的X战警(图文本)》内容简介:2010年8月23日的菲律宾劫持人质事件中,有8名香港游客身亡,菲律宾警察在整个营救过程中的拙劣表现令人愤慨。在恐怖活动频发的今天,特警的作用日益凸显,世界各国都在组建和完善自己的特警队伍。
《世界特警作战:真实世界中的X战警(图文本)》全面介绍了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等国最著名的特警部队的选拔、训练、装备、作战等,包括美国SWAT特警队、法国GIGN宪兵特别突击队、俄罗斯总统警卫队、德国边防第九大队等,他们装备一流,训练有素。武力超群,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反恐和打击犯罪的武装力量。
编辑推荐
《世界特警作战:真实世界中的X战警(图文本)》是凤凰观天下之一。 媒体推荐
“从一百个小伙子中选一个飞行员,从一千个小伙子中选一个突击队员。”
——美国蓝光突击队的选人哲学是宁缺勿滥
“对于杀手来讲,机遇总是存在的,而我们就是要把杀手的机遇化解为绝对的零。”
——俄罗斯总统卫队负责人佐洛托夫的名富
“初选要求应征者年龄在25~27岁之间,必须有军队或边防警察部队服役经验;身高必须在1.80米以上。身体强壮。机智灵活;具备个人特长及特殊战斗技能;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出色的心理素质。”
——德国边防警察第九大队的选拔异常严格
“也许我们永远不可能完成保卫市民的神圣使命,但是我们的确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使问题有所改观。我们拼命工作着。但是面对那些敢死队员时也无能为力,对于我们来说。还有比此时此刻束手无策更让人痛苦的打击吗?”
——面临频发的自杀式爆炸袭击,以色列防爆警察任务艰巨
“我们大多数队员对国家是忠诚和单纯的,这一思想从服兵役开始就一直延续下来。能为我们的国家服务。而且作为法律和秩序的最后捍卫者,我们对这样的职责感到非常骄傲。”
——韩国KNP868反恐特警队员对国家必须绝对忠诚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人员众多、体系完整的美国特警
1 霹雳小组——SWAT特警队
2 眼花缭乱的各州市特警队
3 术业有专攻——美国专业特警队
4 总统“带刀侍卫”队
5 划破夜空的蓝光突击队
6 称职的保镖,未遂的暗杀事件
7 加州特警队的拙劣表演
第二章 和车臣恐怖分子斗法的俄罗斯特警
1 浪漫的憧憬,残酷的旅程
2 必不可少的力量-一人质营救特警队
3 红色贝雷帽特警队&反劫机特警队
4 国家元首的守护神——身怀绝技的总统警卫队
5 一场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反恐行动
6 血与火交织的10天
7 女特警智斗劫机犯
第三章 争奇斗艳的法国特警
1 GIGN,宪兵特别突击队
2 法兰西黑豹——RAID特警队
3 特警中的科学家——法国科学警察
4 宪兵、警察混成大队——总统卫队
5 马赛国家警察行动队舍身救人质
6 突袭山洞救宪兵
第四章 专业的象征——德国特警
1 德意志捷豹——边防警察第9大队
2 足球流t民的克星——科隆球迷特警队
3 光头党的天敌——德国反纳粹特警队
4 和爆炸物打交道的人——反爆特警队
5 魔火行动——边防第9大队扬威摩加迪沙
第五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意大利特警
1 蒙面枪手——NOCS特警队
2 艺术品的守护神——缉私特警队
3 90秒,勇入虎穴救准将
第六章 现代特高课——日本特警
1 视之无形,闻之无声——日本公安警察
2 确保万无一失——机动特警队
3 人类机器——保安特警队
4 恐怖分子的“盛宴”
第七章 规模庞大的印度特警
1 出鞘的反恐利剑——“黑猫”特警队
2 队伍庞大的反恐怖突击队
3 “黑猫”变“病猫”,印度特警成笑料
第八章 欧洲其他国家特警
1 不容忽视的英国特警队
2 公正裁决之剑——奥地利“眼镜蛇”特警队
3 克格勃的继承者——拉脱维亚特种警察部队
4 好一把反恐利剑——葡萄牙特警队(GOE)
5 西班牙黑衣“斗牛士”——国家警察人质营救小组
6 比利时的守护神——安特卫普警察特遣队
7 向西方靠拢——波兰特警队
第九章 其他国家特警
1 真实版“拆弹部队”——以色列防爆队
2 黑色终结者——阿根廷国家警察特别行动组
3 各司其职的泰国特警队
4 韩国反恐尖兵——KNP868反恐特警队
5 跨国救人质,舍我其准的印尼特警队
6一战成名的秘鲁反恐怖突击队
7 88秒解决人质危机的伊朗特警 序言
2010年8月23日,一辆载有22名香港乘客的旅游大巴被劫持,这次人质事件最终以悲剧收场,香港游客有8人死亡,7人受伤,劫匪也被击毙。
这是一场曾引起广泛关注的恐怖劫持事件,令人震惊的不仅仅是十几名遇难受伤的人质,更有菲律宾特警的拙劣表现。事后,就连不少非专业的观众都能明显看出菲律宾特警的不专业:
其一,劫持发生之后,菲律宾警方反应迟钝,谈判之初,核心方向判断失误,未将人质安全放在第一位。也没能把握最佳战机,从现场传回的图片和视频画面中,都可以看到劫匪持枪站在车门处的情景,此时,只需一名称职的狙击手,就能将其一枪毙命;
其二,警方冒失发动强攻,但却没有足够的战斗意志和为人质而牺牲自我的精神。因此,人们看到的是,一群警察在汽车周围如无头苍蝇般盲打莽撞,一个太平门爬半天都进不去,为了避险,他们宁愿翻窗户,也不敢去前门直接面对劫持者。更有甚者,有的特警甚至已经爬进车里,但竟然被劫匪几枪吓得丢盔弃甲,狼狈跳下车。
其三,缺乏必要的特种装备,至少在营救现场我们没有看到。试想,如果警方在展开武力行动的瞬间,向劫匪所在的大致方位发射一枚催泪弹、眩晕弹或震爆弹之类的非致命性武器,那么,人质的伤亡情况也不至于那么惨。
看到这一切,很多人在无比痛心的同时,也往往会作出这样的假设,如果让其他国家的著名特警队来执行这一营救任务,结果又会怎么样?
我们说这种假设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事情已经发生,已没有了任何挽回的可能性。但我们可以看一看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特警在面对类似事件时是怎么做的:
1977年6月28日,一架由巴黎飞往东京的日航Dc-8型客机被日本极左恐怖组织赤军派的几名武装分子劫持。事发后,日本内阁经过激烈争吵,由于没有在国外展开武力营救的能力,也出于保证人质绝对安全的考虑,最终日本政府向恐怖分子妥协,同意释放劫机者被关押在监狱中的9名同伙,并向他们支付6000万美元赎金。
尽管有失颜面,但日本政府做出的决定起码保证了所有人质的安全,这一点是负责的,是值得称道的。
1977年10月13日,载有5名机组人员和]86名乘客的西德汉莎航空公司的第181次航班,被恐怖分子劫持飞往罗马。得到消息后,德国政府第一时间派出了谈判代表团和著名的边防警察第9大队,他们乘机尾随被劫持飞机,先是到了阿联酋迪拜,接着又跟随到了索马里摩加迪沙机场。17日夜,危机已没有了和平解决的可能,边防第9大队的突击队员遂进行了武力营救。借助夜幕的掩护,突击队员在专门用于夜间作战的强光猫头鹰眼型探照灯、特制的手榴弹、可瞬间爆发出50千瓦强光的炫目炸弹以及带红外夜间瞄准仪的步枪的配合下,三下五除二,迅速击毙或制伏了暴徒,所有人质被安然无恙地救出。
这场辗转六七个国家的跨国劫机案,在边防警察第9大队突击队员的打击下,得到了圆满解决。我们看到,就算强大如边防第9大队之类的特警队,也没有去贸然发动强攻,而是充分借助了夜色和特种装备。
1996年12月17日晚,日本驻秘鲁大使馆遭到恐怖分子突袭,数百名国内外的军政要员被劫持。由于牵扯甚广、影响巨大,秘鲁政府当即将营救人质当做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并采取了几项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为了控制局面,秘鲁政府先后投入了900多名特警和特种部队成员对日本大使馆实施严密封控;其次,通过一切可能向使馆内部进行渗透,通过安装微型窃听器等了解最新情况;再者,藤森总统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用来分析、处理来自各国反恐机构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最后,为了更好地开展武力营救行动,政府还将特警部队秘密调往利马郊区,进行武力解救人质的模拟训练。另外,当局从1月份起,就开始组织工兵部队和矿工挖掘通往日本大使馆的地下通道。
1997年4月22下午,做好一切准备的秘鲁特警突击队,从地道中发起了突然袭击,经过38分钟的激战后,营救行动终获成功。被扣押的72名人质中,除秘鲁最高法院法官阿库尼亚因受伤引起心脏病突发,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外,其余人质都安然获救。14名恐怖分子全部被击毙,2名队员在行动中以身殉职。历时126天的人质危机,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尽管秘鲁政府态度强硬,决不向恐怖分子妥协,并准备用武力化解危机。但对外界,以藤森总统为首的政府表现出的却是渴望和平解决的姿态。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政府派出的谈判人员在恐怖分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十分强硬的立场,而是保持了相当的灵活性,经过巧妙周旋,竟迫使恐怖分子在对人质长达数月的囚禁时间里,没有杀害任何人质,并且还分批释放了一些人质。更让人敬佩的是秘鲁突击队员不畏牺牲的精神,他们为了保护人质不惜以身挡弹、以身殉职。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之下,才带来了这场人质事件的完美收场。
以上反恐作战、营救人质只是各国特警的一个最基本任务,此外,他们还要承担起诸如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反分裂、防爆排爆、要人保护等任务。在本书中,你还可以一睹那些专业特警队的风采,他们在技能上更专业,在任务方向上更专注,现实中就有一些这样的特警队:
在每次外出执行任务之前,队员都要经过精心的准备与乔装,并根据需要变身为政府官员、商人、明星、邮电员、工人、白领、乞丐或盲人……然后他们会利用新身份展开工作。这就是鲜为人知的纽约市乔装特警队:
他们的战场是各类足球场,他们的“敌人”是足球流氓,他们的名字叫科隆球迷特警队;
他们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打压包括光头党在内的一切新纳粹势力,他们就是光头党的天敌——德国反纳粹特警队;
他们在执行任务时,只是身穿白大褂,携带各种精密仪器,从各种犯罪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中提取有用信息,帮助刑侦人员尽快侦破重大案件,他们是法国科学警察;
他们负责抓捕那些偷窃各类艺术品的罪犯,并能够用各种手段追回失窃的艺术品,他们堪称“艺术品的保护神”,这就是意大利缉私特警队;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各国特警的人员选拔与训练、武器装备及征战历程,以及其他的秘闻与趣事,请翻阅本书,这里给出的是关于世界各国特警的一个三百六十度呈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情况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因为任何一条漏网之鱼,都有可能给会议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而对于上述3人的姓名、职业、家庭背景、有无案底等情况,就连公安警察那里也没有任何的信息。
日本警视厅闻讯后,抱着“宁可信其有”的负责态度,紧急召开了安全会议,并明确指出,即使现实中并不存在这个3人小组,也要当做他们存在来对待。会上,警视厅接受了机动特警队提出的建议:马上在全国开展一次扫黑除恶行动,目的是让3人小组原形毕露。
扫黑风暴很快席卷了整个日本,不少黑社会组织被捣毁,但是那个3人小组却迟迟没有露面,也没有他们的任何消息。
但是“东京发达国家首脑会议”的召开日期并没有因此而变动,各国首脑根据日程安排,正陆续抵达日本东京。
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队高级轿车从东京成田国际机场鱼贯驶出,在和机场相连的高速公路的两旁,布满了欢迎的人群,他们挥舞着手中的鲜花,向车中的贵宾欢呼呐喊,原来车队中搭载的是英国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一行。
看到热情的欢迎人群,撒切尔夫人让驾驶员减慢了车速,并从车窗中伸出手,笑容满面地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
正在这时,在层层欢迎人群的后面却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但很快就平静下来,3个男子簇拥着另一个男子快步离开人群,钻入一辆停在大街拐角处的汽车,急驰而去。不过,细心的人都看得出来,那个被夹在中间的人似乎有些不情愿,是被迫离开的。撤切尔夫人根本没有注意到这起发生在人群后面的小插曲,仍不停地向人群挥手,然而他身边的保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急忙用对讲机通知其他人员,车队速度当即提了上来,很快就驶出了欢迎人群的视线。原来,当撒切尔夫人的车队慢下来,并和外面的群众逐一握手时,一名隐藏在人群中的剽悍男子,在胸前鲜花的掩护下,悄悄将手伸向口袋。但就在他的手接触到枪把的一瞬间,一股不容反抗的强大力量将他的双手反转到了背后,只见一名男子上前用手铐将他牢牢铐住,另一个男子则用一团东西堵住了剽悍男子的嘴。
ISBN | 7550606463,978755060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
作者 | 陈海涛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