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字构形学(修订本)》主要内容简介:要想知道什么是古文字构形学,先要明确什么是古文字。《古文字构形学(修订本)》所谓的古文字,是指汉代以前的古汉字,包括商周甲骨文、商和西周金文及战国文字(包括春秋时期文字),遗包括秦汉时期的小篆和保留有早期构形的篆隶文字。古文字本是个相对的概念,只要是早于当今使用的文字都可以称为古文字。但是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古文字,以往就是指小篆以前的古汉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出土的大量的简牍帛书,让人们看到了许多秦汉时期的篆隶文字。
编辑推荐
《古文字构形学(修订本)》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什么是古文字构形学
二 古文字构形研究历史的简单回顾
三 古文字构形研究的展望
第二章 甲骨文中的“倒书”
一 全字倒书
二 偏旁倒书
三 笔划倒书叩
第三章 甲骨文构形的分析
一 甲骨文中的饰笔
二 书写与形体线条化
三 形体的省略
四 形体的繁简
五 形体的相通
六 形体的讹混
七 异体与变形
八 专字与“随文改字”
第四章 早期铜器铭文的构形特点
一 将文字加以图画化
二 装饰意味浓重
三 借笔的装饰方法
四 几何变形
五 图案装饰的主要特征——加边框
第五章 西周金文中“声符”的类型
一 追加声符
二 迭加声符
三 改换声符
四 变形音化
五 双声字
六 声兼义
七 声符的讹变
八 声符的误解
九 声符的繁与简
第六章 古文字中的“类化”
一 文字形体自身的“类化”
二 受同一系统内其它文字影响而发生的类化
第七章 古文字中的“变形音化”
第八章 古文字中的“简省分化”
第九章 古文字中的“一字分化”
第十章 古文字中的“讹混”
第十一章 古文字中形近易混形体的区别形式
第十二章 古文字基本构形构成演变谱系举例
第十三章 秦汉篆隶资料在古文字构形研究中的重要性
第十四章 谈古文字考释方法
一 科学的文字元号观
二 对待《说文解字》和“六书”的态度
三 以“形”为主的考释原则
四 古文字发展演变的动态眼光
第十五章 古文字考释举例
第十六章 古文字构形演变条例
引用书籍简称表
附录古文宇构形学研究参考文献要目
释字索引
后记
修订本附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历代对“六书”的研究中,宋郑樵的《六书略》和元戴侗的《六书故》对文字的产生和构成都有一些超越《说文》的精辟见解。此时人们已经自觉地利用钟鼎文字与小篆进行比较,开启了用古文字校正“小篆”和《说文解字》的先河。不过直到宋代为止,对古文字的考释大体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人们大多只是把古文字当做一个整体,不加解剖地与小篆进行对比,以“像与不像”作为两者是否为一字的判断依据。
清代小学发展到顶峰,人们借助于文献典籍上的深厚功力,在考释古文字上也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成就。如刘心源、吴大澄等人,其考释古文字的见识和对文字形体的掌握已远远超过前人。吴大潋《说文古籀补》一书,可称得上是古文字考释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书中对一些字的隶释今天看来非常成功,其隶释古文字的功力在某些方面足以与现代人相抗衡。虽然他可能还未具体总结出考释古文字的一些方法,但可以看出他在隶释古文字时,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一些方法加以利用的。
ISBN | 9787211062850 |
---|---|
出版社 |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刘钊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