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文化批判:中国文化变革的首要任务》内容简介:官文化是资本主义文化出现之前人类最深厚、广博、系统的文化,它主导中华帝国的形成演变,凝聚中华民族的统一延续。两千多年过去,官文化的先进性荡然无存,它的现代变种官僚资本主义所集合的反民主势力成为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一百多年来总有人试图以资本主义文化取代官文化,将中国纳入资本统治的工业文明,由于官文化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抵制破坏,由于资本主义文化的局限,这种努力流于空想。而今资本统治日渐衰落,资本主义文化的腐朽、反动充分展现。导引中国发展的文化源于中国的社会矛盾。现实中国的社会矛盾要求新文化,中国人有必要也有能力创造新文化。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劳动社会主义自由文化确立民主的权威,排除资本主义文化的腐朽,批判和克服官文化,导引政治、经济变革,中国就能振兴并再度领先于世界。
编辑推荐
《官文化批判:中国文化变革的首要任务》是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序
导论重塑中国魂:文化变革的紧迫与必然
一、亨廷顿之谬:臆造的“既定文化论”与“文明板块说”
二、文明、文明主体、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
三、文化是对人生和社会关系的意识
四、文化的社会历史存在及其国度性和世界性
五、文化矛盾与文化变革
六、批判官文化是中国文化变革的首要任务
七、批判官文化的方法
第一章 官文化:集权官僚制的意识形态
一、“欧洲中心论”导致对中国历史分期的困惑
二、中国集权官僚制的先进与典型性
三、欧洲的初级集权官僚制和马克思对它的论证
四、官文化:官僚地主阶级的阶级意识
五、集权官僚制建构和运行的原则
六、官文化的演变:形成、确立、保持、全盛、衰落
七、官文化的传统:中国现代文化矛盾的重要方面
第二章 儒家道统的形成与演化
一、人类农业文明时期最先进、发达的社会学说体系
二、孔丘创始
三、孟、荀继承开拓
四、独尊儒术与儒纳百家
五、儒学的经典化与玄化
六、儒家道统由理学而复兴
七、儒学由“理”入“心”及道统衰落
第三章 儒家道统的范畴体系
一、哲学观念:天命论
二、方法论原则:中庸之道
三、以“仁”为核心的范畴体系
四、以“理”为核心的范畴体系
五、辅助范畴在儒家道统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儒家道统的特点及其局限
第四章 官文化的特征与内容
一、官为儒体,儒为官魂
二、内圣外王
三、人治与“以刑配德”
四、愚民而牧之:惑、禁、隔、阻、压
五、官本位
六、官至尚
七、官财一体
八、“学而优则仕”:选官与科举
九、求官为官大技能
十、官场:污浊有序的大“酱缸”
第五章 官文化统治的结果与被统治者对它的适应——小农意识
一、官文化与小农意识的矛盾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文化秀店
二、集权官僚制统治的小农经济条件下个体农民的意识
三、小农意识的先行表现——墨翟及墨家学说
四、勤俭持家
五、安份守己
六、自私自利
七、“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八、平均主义与等级观
九、官文化与小农意识的相互制约
第六章 官文化对人与社会发展的制约
一、“官”化的人与社会:进步、保守、没落
二、“家”住的小农经济:发展与停滞
三、重农抑商,压制资本
四、非民主,抑自由
五、“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第七章 官文化的现代变种——官僚资本主义
一、官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以政治专制聚敛财富,积累资本
四、政权资本化,资本官僚化
五、外国资本的附庸:买办与殖民地意识
六、官僚资本主义的危害与流传
第八章 确立民主权威,克服官文化
一、文化和制度是中华民族兴衰的根据
二、资本主义的没落及其不可能批判克服官文化
三、民主否定官主:以劳动社会主义批判和克服官文化
四、民主权和民主制
五、民主的权威
六、以民主的权威改造行政集权体制和国家机器
七、以民主的权威改革完善公有制经济,抑制和消除官僚资本
八、以民主的权威弘扬自由文化,克服官文化
九、民主的权威主导中国再度领先于世界
跋 文摘
版权页:
社会制度的建构,基本条件是经济的发展水平,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在这个基本条件下,社会制度的建构,又是阶级力量矛盾斗争的结果。在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者那里,往往把社会制度看成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而然”的过程,从而否认了社会制度建构中的文化因素和人的主动性。
如果说原始社会人们还不能充分自觉地建构社会制度,或许有些道理,但既令这已无从考证的原始社会制度,也是包含着相当充分的文化因素,并得到人们意识认可的。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社会制度的建构,已经是统治阶级确定并维护其利益的自觉行为。这个阶级的领导集团,掌握着控制全部社会生活的权力,当他们以法律、政令等形式规范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时,似乎完全是在按其主观意志行事。但实际上,他们又受到严格的制约,这种制约主要就是他们赖以取得权力的阶级力量,它又会以文化的形式,系统地表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从现在所掌握的大量历史文献可以肯定: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制度的创建者,都是在文化上与本阶级的利益相统一,并适应其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率领该阶级夺取政权,建立制度的。该制度建立的原则,就是其阶级利益所集中体现的阶级意识,也是该社会形态的统治文化。
中国的《周礼》,可以说是最早的一部关于社会制度的系统文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周封建领主制的建构,是一种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它集中反映了反抗商王朝的部落联盟中统治阶级势力的要求,即周贵族及有功大臣、部落首领的分封,特别是贡献最大势力也最强的周公子弟,所得封地最多,同时也照顾了与之妥协的旧统治者的利益,连商朝的后代也得到一块封地(宋)。
ISBN | 9787513609814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 | 刘永佶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