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思想概论(本科本)》内容简介:毛泽东思想概论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等内容的概要论述。
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可以使我们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深入了解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艰辛历程;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且,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编辑推荐
《毛泽东思想概论(本科本)》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两课”统编教材之一。 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四、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一节 近代中国国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二、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三、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四、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一、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三、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一、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二、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
三、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一、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二、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
第二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一、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五章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探索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以苏联为鉴,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特点
二、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
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思考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二、具有中国特点的工业化道路
三、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的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处理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正确方针
……
第七章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既从总体上说明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又从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与党的集体智慧的关系等方面,科学地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关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它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提供了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千古不变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向前发展的真理长河,它不承认绝对适用于一切时代而不变的结论和公式。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增加新的内容。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去,并根据新的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才能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进行革命,与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中国革命的对象,首先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而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中国革命的性质,首先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群众;中国革命的目标,既不是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旧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也不是建立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是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最大多数人民群众要求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因此,中国革命必须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过艰辛的探索之后,逐步学会了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根据中国国情把握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并成功地领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又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党和毛泽东在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制定出符合我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比如,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关于土地革命的路线和土地分配的政策;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内容。二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用中华民族的语言,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分析和说明党的理论和政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形式结合起来。比如,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以及“调查研究”等内容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三是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加以创新和发展。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论述了毛泽东思想六个方面的内容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这些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ISBN | 9787300049137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河北省教育厅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