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主要内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需要具备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的能力;具备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全面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能力:具备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能力。
《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着眼于当今世界知识发展前沿,研究时代特征,把中国的发展纳入国际视野进行考察,并注重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和经验,紧扣治国理政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管理、战略、历史、国际关系、社会、军事、党建等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由国内各领域最权威的专家进行专题讲解,密切结合执政兴国、谋求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实际工作、探索客观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各级领导干部开阔视野、增强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行政能力,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编辑推荐
《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主报告
第一章总结经验科学改革
——科学改革观论纲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催生科学改革观
第二节科学分析改革开放的“四柱八梁”
第三节科学分析改革开放的“路线图”
第四节科学分析改革开放的大智慧:“刚柔相济”和“非对称组合”
第五节改革过程中的科学决策
第六节科学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次大争论
第七节科学分析和处理效率、公平和收入分配关系
第八节科学分析“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
第九节科学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十节科学认识专家学者的权利、义务和社会责任
第十一节科学改革观的视野:做中国“猫”,抓中国“鼠”
第十二节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崛起
专题报告
第二章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观念转变
第一节认识社会主义的新视野
第二节研究所有制问题的新观念
第三节分析阶级和阶层的新角度
第四节指导执政党建设的新理念
第五节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三章我国宏观调控30年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调控及主要措施
第二节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及不足
第三节进一步探索符合国情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四章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30年
第一节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历程
第二节我国现代商品市场建设
第三节我国现代金融市场建设
第四节我国现代劳动力市场建设
第五节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体系
第五章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
第一节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历史回顾
第二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总结与评价
第三节2007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最新动态与发展
第四节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我国所有制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0年
第一节所有制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回顾
第二节所有制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所有制结构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未来5~10年深化所有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第七章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与发展30年
第一节财税体制30年改革与发展进程
第二节财税体制改革与发展30年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财税体制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财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第八章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发展30年
第一节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和发展脉络
第二节金融体制改革30年取得的成就
第三节金融体制改革30年的主要经验
第四节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第九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30年
第一节改革开放之前的投资体制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的投资体制改革
第三节投资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
第四节下一步投资体制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第十章我国对外开放30年
第一节对外开放3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对外开放30年: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三节对外开放30年:十分宝贵的经验
第四节深化对外开放的几点思考
第十一章我国农村改革30年与发展模式的转变
第一节我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背景
第二节我国农村改革模式的转变
第三节我国农村发展模式的转变
第四节迎接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
第十二章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30年
第一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第二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30年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第十三章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0年
第一节从非均衡发展到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推进
第三节全面加快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十四章我国产业结构演变30年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
第二节我国产业政策绩效评价和产业结构国际比较
第三节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和政策建议
第十五章我国社会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30年
第一节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30年历程
第二节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30年的成就和基本经验
第三节市政公用事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四节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及政策建议
第十六章我国第三产业发展30年
第一节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特征
第二节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节加快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十七章我国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30年
第一节流通体制的30年改革进程
第二节流通领域改革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第三节流通领域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流通领域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十八章我国垄断产业规制改革30年
第一节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垄断产业规制改革取得的进展
第三节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未来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的建议
第十九章我国房地产制度改革与市场发展30年
第一节我国房地产制度改革与市场发展的历程
第二节房地产制度改革的成就和基本经验
第三节房地产制度改革和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政策建议
第二十章我国证券市场发展30年
第一节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证券市场发展的成就和基本经验
第三节证券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趋势和改进措施
第二十一章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30年
第一节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历程
第二节收入分配体制改革30年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完善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的政策建议
第二十二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30年
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30年回顾
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30年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未来12年内我国社保制度改革的两个重大问题
第二十三章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30年
第一节卫生医疗体制改革30年的进程
第二节卫生医疗体制改革30年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第三节卫生医疗体制改革30年的基本经验
第四节政策建议和展望
第二十四章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进程
第二节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30年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第四节促进以体制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
第二十五章我国法制建设30年:环境立法的回顾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30年环境立法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新时期环境立法工作的基本经验
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经验及展望
后记 序言
30年来,改革开放创造了两个“当惊世界殊”的“盛世”:一是中国经济体制创新的盛世;二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盛世。自古“盛世修书”,两个“盛世”把为改革开放“修书”的历史任务推到了世人面前。“三十而立”之年,对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无论怎样讴歌、赞颂都不为过。《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是为中国改革开放“而立之年”献上一份华诞心礼。
接踵“三十而立”,我国将继续改革开放的“新长征”。对于理性的领导者、政治家和思想家来说,不仅要有“热”庆典,更要有“冷”思考。对改革开放30年最好的纪念,是探索“科学改革观”。科学分析改革开放的“四柱八梁”、“路线图”和“大智慧”,立足于“做中国‘猫’,抓中国‘鼠’”,以经世致用的科学研究,促进中国经济低调发展和理性崛起。本书从思想解放、宏观调控、经济、教育和医疗、法制建设等24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总结基本经验,更多地关注和思考今日存在之问题和未来改革之挑战,积极探索改革开放“新长征”的方向,为我国“新长征”之路添砖铺石。 文摘
版权页:
3.推行“市管县”体制改革
“市管县”体制在中国的全面兴起始于1983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解决城乡分割、生产重复的现状,在辽宁省经济发达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试点。1982年,为打破城乡问的壁垒、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发出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管县”体制的通知,年末首先在江苏试点,次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
在当时的情景下,推行“市管县”体制,对于密切城乡关系、加强城乡工作、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区机构重复、行政效率低下、人员闲置问题,起到了加强管理的积极作用。发挥了中心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打破了市县之间多年的壁垒和城乡分割、工农分离的封闭式的自然经济格局,使城乡经济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原则,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经济联系。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区域市场的统一。但是这次改革实践也固化了“市管县”行政体制及“市管县伊财政体制”成为后来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扩权强县”的一大障碍。
4.事业单位改革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此时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为适应经济改革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央有关部委相继做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教育体制、艺术表演团体、体育体制、卫生工作的改革决定,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原则要求。
在实际改革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一是调整机构设置,初步理顺教育、科技、艺术表演、卫生、体育等管理体制;二是通过放权让利等措施,扩大了事业单位的自主权,提高了事业单位的经营意识和能力;三是调整了事业单位与财政的财政关系,并允许部分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四是通过立法明确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五是强化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六是根据“管少、管好、管住”的原则,适当下放了事业单位组织人事管理权限;七是恢复了职称评审工作,开始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八是在推进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同时,对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也进行了探索与初步改革。
ISBN | 9787509703755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 邹东涛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