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内容简介: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徒只知有教、不知有国。欧洲所有的阶级都在上帝的旗帜下团结一致,舍生忘死,共同对付欧洲以外的异教徒;成员来自各个阶层的十字军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东征,为的是捍卫基督教,而不是捍卫祖国。然而,历史常常充满了吊诡,进入近代后,欧洲基督徒们却为了各自的民族国家狂热地献身,在欧洲的土地上屡次自相残杀,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杀得血流成河。何故?要揭开其中奥秘,就请深入了解近代西欧的民族主义。
大致从18世纪末开始,工业化渐次由英国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工业化进程瓦解了欧洲封建社会结构,导致了全球性的竞争,催生并普及了“列国列族”的观念,使民族国家取代庄园和行会成为欧洲居民的庇护所。民族主义思想家为了本民族的存续,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思想。民族成员则狂热地捍卫自己的民族国家,把它视为最高的政治效忠对象和真理的化身。当本民族国家受到外族、外国威胁时,他们就会极端仇恨这些国家,不惜与之兵戎相见。
编辑推荐
《近代西欧民族主义》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肇忠,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政治思想、民族主义和民族问题的研究与教学,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目录
导言
一、研究的意义/1
二、学术史回顾/3
三、内容的说明/20
第一章 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概念
1.1民族与民族主义的词源/22
1.2 民族的概念/26
1.3 民族主义的概念/31
1.4 近代西欧历史背景下的民族与民族主义/36
第二章 近代西欧民族主义的思想背景
2.1 中世纪欧洲人的国家观念/43
2.2 民族意识的产生/49
2.3 启蒙运动和世界主义/51
第三章 近代西欧民族主义的工业化背景
3.1 工业化的性质及其基本进程/60
3.2 工业化和近代西欧民族主义的关系/63
3.3 工业化和近代西欧民族主义的演进阶段/86
第四章 1870年以前的西欧民族主义
4.1 1815年以前的西欧民族主义/89
4.2 1815-1870年的西欧民族主义思潮/109
4.3 1815-1871年的西欧民族主义运动/144
4.4 1815-1871年的两欧民族主义情绪/163
第五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的转向
5.1 转向的表现/173
5.2 转向的原因/175
第六章 1871-1914年的西欧民族主义
6.1 民族主义思想/189
6.2 1871-1914年的西欧民族主义运动/232
6.3 1871-1914年的西欧民族主义情绪/248
6.4 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263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在工业化之前,欧洲人基本上生活在庄园和行会之中。在农村地区的庄园里,农民耕种的土地和自己的人身都是领主的财产,他们生活在一种“继承性的隶属关系”状态中,终身被束缚在庄园的土地上,经常要为领主提供各种无偿劳役。在所有庄园内部的经济和社会事务中,领主是最高的司法判官。一方面,农民在人身上依附于领主;但在另一方面,他们又得到领主提供的生活与安全保障,比如修理农民的房屋,保证农民从庄园林地上得到足够的木材作为燃料或建材,在农民遇到天灾人祸、年老或生病时负有照顾的义务等。当时,农村的社会救济是以庄园为基础的。一般情况下,没有哪一个庄园能够承担得起对可能流入其辖区的任何穷人都进行救济的无限制的义务,农民要想到别的庄园谋生是很困难的。此外,每个庄园无论是农产品还是手工产品都是自给自足的,与庄园以外的商品交换是很有限和困难的。所以,农民一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庄园,与他们的祖先一样,在庄园度过终生。与这种经济生活相对应,农民把庄园视为自己的精神依托和情感归宿。他们一方面忠于自己的领主,另一方面,忠于上帝,不晓得民族感情与民族忠诚为何物。
行会盛行于城镇地区。在中世纪,欧洲几乎所有的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按照备自的行业组成行会,一般情况是同城同行业的从业者组成一个行会。比如,制革者组成制革行会,制鞋者组成制鞋行会,还有手套匠、马鞍匠、成衣匠、木匠、铁匠等组成的行会。同一行会的内部分工也产生许多下属行会,比如呢布行业中就有织工、染工、漂洗工、呢布修整工等。这种行会集经济、政治、社会功能于一体。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其目的是维持正常的再生产,用超经济手段保持自己对本城市本行业的排他性垄断地位。不加入行会,就不能在本城市中从事该行会所经营的行业;而行会对新成员的加盟有着诸多限制,农村来的人、其他城市的人、外国人,即使有很高的技艺,也很难成为行会成员。特别是,不允许或严格限制其他城市的产品在本城市销售。
ISBN | 9787010102429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李肇忠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