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科文献论丛第30辑·夫子之道:圣人是怎样炼成的》是用解构主义的方法,对先秦儒家理论逐条分析。孔子学说的核心理论是中庸而不是仁。儒家人道主义的特点是反对兽道主义:克己复礼是尊重人的尊严,泛爱众是尊重人的生命;提倡君子与小人合作,和平相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之成为集大成者乃是集宗、祝、卜、史四位于一体,不是集夏、商、周文化之大成。六经是宗、祝、卜、史的文献。孔子之道是儒家共产主义,孟子之道是农业社会主义。孔子与孟子对经济改革抱怀疑态度。大一统思想是皇权专制主义和夷夏有别。孟子修正孔子,苟子修正孟子。荀子学说是转型期的儒学。韩非又修正荀子。孔子学说有充分的思辨哲学,而且符合近年建立的弗协调逻辑。
编辑推荐
《社科文献论丛第30辑·夫子之道:圣人是怎样炼成的》是由线装书局出版的。 作者简介
何兆雄(苏宁),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26年11月生,广东南海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人文学,全国医学人文学优秀著作奖杯获得者。对先秦诸子,自愧仅略窥其涯略。从1963年起,曾断断续续研究孔子,本书是第三稿,试图说明先秦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仁学只是其亚核心。《孟子》修正《论语》,《荀子》修正《孟子》。本书是作者描红之作,但不敢人云亦云。欢迎指教。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夫子其人
一、渊博的集大成者
(一)儒的涵义
(二)儒的来源及身份
(三)儒的职责范围
二、到处碰壁的失败政治家
(一)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到政权
(二)孔子是儒也是士
三、学派和教派的祖师
(一)七十子之徒播散各地是学派形成之始
(二)儒分四等八派是学派最后形成
四、春秋时代孔子声名有毁有誉
(一)老子低估孔子
(二)<论语》记载时人对孔子评价不高
(三)孔门弟子自然赞颂孔子
五、孔子、老子、墨子三派鼎立
(一)儒、道、墨三派学说
(二)儒墨显学对比
(三)汉武帝独尊儒术
六、儒学是准宗教
(一)儒教教义
(二)孔子与耶稣对照
(三)儒、佛、基督教对照
第二章 孟子颂圣
一、圣的涵义及标准
(一)圣的涵义
(二)老子的圣人标准
(三)墨子的圣人标准
(四)孔子的圣人标准
二、孟子颂圣
(一)孟子的圣人标准
(二)四圣差异
三、颂圣得圣
四、儒门四圣差异对照
第三章 低调人生
一、不临深而为高
二、待价而沽
三、少贱多能,不试故艺
四、低调的生活态度
五、低调的政治态度
……
第四章 儒家前经——六经
第五章 儒家本经——《论语》
第六章 儒家后经——《孟子》
第七章 儒家叛经——《荀子》
第八章 中庸之道
第九章 儒家人道主义
第十章 中庸政治观
第十一章 中庸经济观
第十二章 中庸教育学
第十三章 圣人是这样炼成的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新婚妻子和随从人员都劝重耳回国登位,重耳不从,便被人灌醉装到车上,重耳酒醒后仍然拒绝回晋,只好改道去卫国,可是卫君不接纳他,又由卫至曹。照例遭到曹君冷遇,但曹国的大夫给他送饭,还在饭中藏一块玉璧,重耳只受饭菜,送回玉璧。重耳到了宋国,宋襄公送马20乘,礼送出境。
重耳于是去了郑国。郑大夫劝郑君厚待重耳,认为重耳有三大优点(祚),第一,本人有才华,虽然潦倒,但洁身自爱;第二,晋献公有儿子九人,只剩重耳,不回去晋国不会太平;第三,身边有三个有力的近臣辅佐。但郑君不听,大夫说你不接待他便干脆杀了他,郑国国君也不听。重耳继续流亡,又去了楚国。
楚国国王按周礼接待重耳,吩咐奏接国宾的音乐,重耳谢辞。楚王问重耳:“如果你在晋国复位,你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要是我复位,我们两国打起仗来,我们会会师中原,那时,我将先退避三舍(九十里),如果你还不退兵,那我就不客气了。”试看,重耳何等正气!
楚大夫要求杀重耳,楚王不同意,后来秦穆公又把重耳接回去。秦穆公送他5个姑娘,重耳始而拒,继而纳,纳为侧室。(参见《国语·晋语》第8、9、10卷)在未得君位之前,流亡19年,不争君位,不受贿,不怕瞎捧场,也不怕冷遇,这个时候的公子重耳很合孔子“礼让为国”的主张,“罕言利”,“富贵于我如浮云,”何谲之有?只是因为杀了一个政敌,便不正了吗?老夫子看错人,反映春秋时的是非莫辨。
ISBN | 9787512003675 |
---|---|
出版社 | 线装书局 |
作者 | 何兆雄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