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父母会伤人》主要内容简介:1998年我和高希均教授率台湾地区畅销作家访问团到海峡对岸,随身带了几十本新出版的《杀手正传》送给文友。没想到不久之后内地就出现了该书的盗版,而且错误连篇,所幸接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信,表示可以接洽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就这样,我认识了该中心负责台湾地区事务的游涵。游涵那时不过30岁,最初接触时,他给我一种玩世不恭的印象。后来见到他草拟的版权合约,又一惊,居然是我看过的最严谨且能保护作家的文件。看在这合约的分上,我把处理版权的事务交给了他。只是接下来又有些琐事让我不悦,譬如有一年春节我由美国打手机给他,他接通后却要我等,说要接另外一个电话(事后得知是余光中先生从台湾高雄打给他的)。结果我一等就是15分钟,后来他重新接起,居然说:“哟!您还没挂啊!”照我过去的脾气,早火了。但不知为什么,这个表面上目中无人的年轻人,竟让我感觉到一种真实、纯粹和恃才傲物——这倒像是当年的我。而且听说他不但自己为我校对,还请他作为专家教授的母亲帮着校,进而知道他父亲是位名医,妹妹是眼科医生,之后,眼前浮现出一个温馨家庭的画面。
编辑推荐
《为何父母会伤人》:独树一帜的以禅修为基础的亲子教育心理自疗体系,为中国的家庭号脉,励志大师刘墉倾情作序推荐。 作者简介
游涵,心理及家庭教育专家,著书12部,代表作有《倒空你的杯子》《掌上菩提——禅的智慧》《我的孩子怎么了》及《拯救家庭》等。多年研究中国式家庭治疗,将西方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独创生活禅自疗体系,以家和万事兴为宗旨,不遗余力地在各地开办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讲座,捐资助学。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贵州卫视、内蒙古卫视等特约心理专家:《北京青年报》《婚姻与家庭》《课堂内外》《中华家教》《家庭医生》等十几家报刊特约撰稿人;中华女子学院客座教授,北京育英学校青少年心理顾问,北京爱贝花早教中心家长课堂讲师。 目录
第一部分 家庭问诊
第一章 父精母血/3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
愚忠,愚孝
叛逆心
理解父母的不安
父母系亲密的凡夫
孝道就是平常心
忆苦思甜,温故知新
武断和固执的老人
第二章 女娲之病/15
女娲母亲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四人美女
三座大山
受惊吓的母亲
政治婚姻
老伴儿
新女性,旧观念
贞节牌坊
被物化的人性——“二手”女人
第三章 母亲之病/26
生育,保护乃母性之本
丧失母性的母亲
冒牌母亲
当母亲成为暴徒
地狱儿童
恶有恶报
女人,以爱为命
乾坤之道
乾坤颠倒
强势何来
母亲男性化,儿子女性化
解除“假小子”的魔咒
同情不是爱
自然为母
第四章 恋母之病/41
母子恋
对儿子的依赖
代理父亲(小大人)
与父亲互为“第三者”
自卑与罪恶感
对抗权威
不愿儿子长大的母亲
替罪羊
夫妻为大
家庭有漏洞,孩子作“补丁”
无奈越权与丧失界限
虚荣心与不作为
肉夹馍
抱怨母亲,迁怒女友
母乳,儿子生命之源
第五章 男人之病/55
“淘气”的男人
不打不成交
爱自己才会爱孩子
所谓责任
负责就是承担情感交易
女人和孩子——男人的“两针鸡血”
父子冤家
臣服
父子颠倒
替母惩父
解脱
第二部分 家庭伤害
第六章 家庭暴力/71
打骂成风
今天挨打,明天打人
打骂是为了驯化
孩子为什么有时候“找打”
兄弟姐妹可分担暴力
,打你,因为你是女孩儿
孩子最顾家
厄运会代代遗传
人格分裂
孩子,打你没商量
埋雷的后果
养不教,父之过
有一种父爱叫歉意
生命中的制约
解铃还需系铃人
第七章 抛弃与乱伦/85
分离焦虑
被抛弃的后果
把自己送走
产前抑郁
习惯独处
不敢亲近
乱伦
兄妹相残
侵犯界限
隐性性侵害
再难也要爱孩子
第三部分 家庭保障
第八章 童叟无欺/97
老人是块宝
隔代亲不能太过
“透支”的老人
上有老,下有小
隔代亲情不能超越父母亲情
别让孩子作蝙蝠
教孩子化敌为友
孩子是家庭关系的试金石
家庭和宾馆的区别
家庭是个生命体
家庭在呼吸
家庭保障
第九章 家庭性格/112
经验“嫁接”
以母择妻
以父择婿
心灵的革命
家庭病因
家庭有病,孩子发作
孩子,父母的一面镜子
家庭清洁,孩子健康
教育,一生的话题
……
第四部分 家庭治疗
结语 家庭如棋局 文摘
版权页:
在场地中央,我抬起的左手诉说着当年的一切,我几乎哭得崩溃了,因为那是一个孩子的表达,是当年全部感受的释放。
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那么抱怨父亲,想方设法和他作对,从上学到上班,从未按他的指令行事。
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那么不喜欢男性领导,因为他们都具有父亲的特性——权威人士、衣食父母。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在与人交流时那么直接,且不计后果,因为从这一次手术中,我得出“越是亲近就越要直截了当”的结论。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无论父亲怎样设计和定做,我就是不学医,所以,我连数理化都反感,偏偏学了文科,后来又钟情于亲子教育。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几年前父亲走时我几乎没有太多悲伤,因为在我心里,在我的童年,早已经和他告别,在我们之间,早已经产生遥远的距离。
同时,这次经历也练就了我承受痛苦的能力,特别是皮肉之苦,我一般是不太在乎的。然而,我今天要处理的是这皮肉之苦后面的心灵创伤,那才是我的,也是所有人最难以接受的深深隐痛!
重塑生命
给自己的童年写一封信,这信中记载着那么多成长记忆,当我试着爱自己,只是那么一个称呼(亲爱的),过去的我(那个男孩儿)便接收到这种呼唤,一下子倒在我怀里大哭不止,而我用如今的庞大身躯紧紧地拥抱他,给他温暖,给他安慰,给他力量。
是的,我学会了自救,深谙了因果轮回,按照这个程序,我从此走上了心理自疗之路。
进一步,我更加深信了佛陀所说和“苦、集、灭、道”,理解了他的“过去心不可得”,知道了要想活在当下必须学会觉察,要想“放下”必先“提起”的道理。从此以后,即使没有那种场合,即使身边没有导师,我也常常把童年的照片置于案头,对着那个小男孩儿说话,说他想说的话,说他听得懂的话,说孩子的话。
ISBN | 9787562463160,756246 |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游涵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