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用趣说 [平装] 978781135913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汉语语用趣说》一切从具体的语言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因此,几乎每个章节都努力挖掘出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趣事,或从令人深思的歧义结构入手,或从与汉语密切相关的文学典故入手,进而引导出某些汉语运用的规律来,以充分体现“趣味性”。
编辑推荐
《汉语语用趣说》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一切从语言事实出发,从中引出语言运用的规律,显示其“主动参与性”。追随主流,推陈出新,体现汉语学界的主流思想,吸取成熟的最新理论与方法,显示其“科学前沿性”。凸显方法,学以致用,处处贯穿分析方法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体现其“实践应用性”。
作者简介
徐默凡,1973年生,籍贯江苏南通。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语用学、修辞学,出版著作《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走向成功的交际》等,发表语言学论文二十余篇。 刘大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修辞学》杂志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修辞学、语法学、语用学等。近期主要出版论著《比喻、近喻与自喻》,发表《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修辞性疑问:动因与类型》、《语言对自身的指称》、《作为语言无意识的语感》等论文。
目录
总序 追求的目标——有趣、有用 第一章 说话就是做事【言语行为】 一、“大家住手!”——从“言有所述”到“言有所为” 二、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言语行为的参与者 三、我许诺……——言语行为的规则 四、语言能做什么事——言语行为的分类 第二章 让语境说话【语境的作用】 一、说还是不说——巧用语境的两个诀窍 二、我要炒虾仁——语境歧义 三、我想嫁一个上海男人——指称 四、是“明天”,还是“星期二”——指示 第三章 寻字觅词见功夫【词义的语用变化】 一、女人啊,女人……——语用意义 二、走狗和mnningdog——文化意义 三、点燃怎样的情感——情感意义 四、东北客?上海客?——联想意义 五、狗吠和猿啼——搭配意义 第四章 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外之意】 一、指桑骂槐——字面意义与言外之意 二、明知故犯——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 三、说弱否定强——特殊会话含义和一般会话含义 四、礼多人不怪——会话含义和礼貌原则 第五章 话语中的圈套【预设】 一、永远正确的隐含意义——语义预设及其表达功能 二、医院能对人们说“欢迎”吗——语用预设及其表达功能 三、难以称呼——人际预设 四、不但聪明,而且漂亮——关联词预设 五、好问题等于好答案——疑问句预设 第六章 话语的起承转合【话语分析】 一、你一言,我一语——话轮、话对和话段 二、今天我讲三点……——话轮的控制与转换 三、此时有声胜无声——反馈信号 四、“学生腔”和“扮淑女”——语言变体转换 五、“拆烩大鱼头”的风波——语篇衔接 六、举枪对着谁的丈夫——衔接手段的类型 第七章 周旋于病句与妙句之间【语用变化】 一、“公鸡大学”还是“母鸡大学”——从词组到词语 二、给语言以弹性——句式的调整和变换 三、“写生奶奶”和“很青春”——语言善变 四、愿意让你的嘴唇“跳动”起来吗——语义选择限制 五、扭断语法的脖子——文学语言的魅力 第八章 千变万化的语言奇葩【修辞格】 一、一不小心掉进双关——修辞格的作用 二、盛开的比喻之花——修辞格的形式 三、时间是什么——修辞格的认知功能 四、水很活泼——修辞格与创造性思维 第九章 风往哪个方向吹【流行语】 一、不抛弃,不放弃——流行语的传播 二、从“范跑跑”到“郭跳跳”“姚抄抄”“周逃逃”……——流行语的变化 三、灰太郎和奥特曼——流行语与社会角色 四、我去喊辆“差头”来——流行语的来源 五、“哇噻!”“哦也!”“耶!”——流行语与社会文化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5)宣告类。这类言语行为的言外之的是说话人试图使事实与话语一致。在话语和世界的关系上,话语描述世界的同时,世界也符合了话语,两者同时发生。这是用语言来创造事实的行为,如“我宣布大会开始”,宣布的一刹那,大会就开始了。由于话语能瞬间导致世界的变化,所以不是任何人都能实施这类言语行为(想象一下每个人都说一遍“大会开始”的混乱情形)。成功实施这一类言语行为和个人的心理状态没有关系,只受到社会习俗、法律法规的制约,往往需要背后存在某种权力机构的支持。具体的例子如宣布、宣判、宣战、命名、任命、打赌等。 这五大类言语行为其实反映了我们能用语言做的五类事情:描述世界(阐述类)、反映情绪(表态类)、承担责任(承诺类)、指派别人(指令类)和创造事实(宣告类)。 言语行为的分类拓展了我们对语言功能的认识。传统的语言学对句子功能的认识反映在句类的划分上,包括陈述、祈使、疑问和感叹四种,这种分类过于简单了,语言能做之事远比这要复杂得多。从具体操作来看,传统语言学对于句类的划分是基于语气语调的分类,这也面临着很大的困境。语言中的疑问句也可以表示非疑问的意义,如“你能把脚挪一下吗”并非询问对方是否具有能力,而是一种委婉的请求。
ISBN9787811359138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默凡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