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知觉统合的理论与实践》从神经学和心理学以及儿童发展的角度,揭示了感知觉统合的一般性规律。同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揭示了感知觉统合的一般性方法,并且对感知觉统合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的功能和使用做了介绍。《感知觉统合的理论与实践》是国内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感知觉统合理论与实践的教材。
编辑推荐
《感知觉统合的理论与实践》是全国特殊师范教育专业课规划教材,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感知全理论与实践的教材。 作者简介
谢明,副研究员,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心理学会残疾人分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教学和实践活动。主讲“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导论”、“感知觉统合的理论与实践”、“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方法”等课程。主编的我国第一本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课教材《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精品教材。 目录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需要大家关注(代序言)/刘全礼
序
前言
第一章 神经系统概述
第一节 对神经和神经系统的认识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作用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及其作用
第四节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第二章 关于感觉和知觉的一般论述
第一节 感觉
第二节 知觉
第三章 感知觉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对“儿童”概念的一般认识
第二节 感知觉发展对生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感知觉发展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感知觉发展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发展儿童感知觉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关于环境的论述
第二节 影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 发展儿童感知觉的途径与方法
第四节 家庭如何发展儿童的感知觉
第五章 感知觉统合训练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 诊断与评估
第二节 科学地开出“运动处方”
第三节 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
第四节 感知觉训练的实施
第五节 感知觉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有特殊需要人群的感知觉统合训练
第一节 特殊需要儿童
第二节 中老年人
第七章 感知觉统合训练的场地与器材
第一节 场地设置
第二节 器材分类与作用
编者的话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二、脊神经
脊神经共有31对,其中8对是颈神经,12对是胸神经,5对是腰神经,5对是骶神经,1对是尾神经。脊神经由脊髓的前、后根神经纤维组成。前根纤维为运动性的,后根纤维为感觉性的,它们在椎间孔处混合外走。再分为前后两支,前支分布在身体的四肢、两侧的肌肉和皮肤中,后支分布在背部的肌肉和皮肤中。所以脊神经兼有感觉和运动机能。
三、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指的是控制各种腺体、内脏和血管的神经系统。由于它是主要控制内脏活动的功能,所以又叫内脏神经。同时,因为这种神经所控制的活动如心跳、呼吸等是不受意志支配的,所以又有人称之为自主神经。现代生物反馈的研究发现,人通过训练可以控制内脏的活动。
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两类: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有兴奋和抑制的互补性质。交感神经通过脊椎外神经节链与身体有关器官相联,副交感神经直接与有关器官相联。一般当机体处于强烈的活动或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相应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生理状态,准备应激。当肌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则占优势,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消化系统活动加强,肌体获得必要的休息,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的互补性质,使得肌体有张有弛,保证了机体活动的正常进行。
ISBN | 9787530746448 |
---|---|
出版社 | 新蕾出版社 |
作者 | 谢明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