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经济学 [平装] 7564212063,97875642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第一本经济学》内容简介:今天的主流经济学正日益丧失公信力。电视节目主持人和老百姓调侃“鸡的屁(GDP)”。拿“经济砖家”开涮,并转向《货币战争》一类读物寻找答案。但经济学原本是社会科学之王,几百年来。伟大的思想家们为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幸的是,最近几十年来,经济学研究“误入歧途”,深厚的哲学基础被抛弃,“工具化”与“实证化”成为主流,经济学变成国家统制主义(Statism)的工具。其结果是经济成长停滞,泡沫、通胀与金融风暴愈演愈烈,民生疾苦。然而,真正的经济学本应是人类的福音。从历史上看,经济的发展、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增加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无不与正确的经济学思想有关。因此,有必要恢复经济学应有的面貌,向年轻人和普通民众普及健全的经济学知识,让他们掌握正确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第一本经济学》(Lessons for theYoung Economist)就是这样一本里程碑式的基础经济学教科书。
编辑推荐
《第一本经济学》:超给力的经济学!一本为每一个人着想的经济学,一本讲述真实人的经济学,一本让您心明眼亮的经济学。著名经济学家茅子轼,张维迎鼎力推荐!
媒体推荐
“多年来我一直想写一本适合中学生读的经济学教科书,并收集了英美的相关资1料。比起来都没有这本书更接近生活,容易被学生理解。” ——茅于轼 著名经济学家 天则民理事长 “这本书与众不同,它是用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思想写成的。懂得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有助于你真正明白现实世界的人是怎么行为的,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计划经济为什么失败,政府干预为什么难以奏效,自由为什么如此重要。” ——张维迎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罗波特·墨菲 (Robert P.Murphy) 译者:程晔 罗波特·墨菲博士,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墨菲博士深通写作之道,他用出神入他的笔触向普通民众讲述关于真实人的经济学,逻辑超清晰,框架超优美,文字温馨而迷人,不仅实现了“朴素而传统”的经济学与奥地利学派思想的完美融合,而且为学生打下了继续学习高级经济学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附有一份很棒的词汇表,为数百个经济学基础词汇提供了准确的释义,对夯实经济学基础十分有用。快乐地读完这本教科书,您眼中的世界将变得不同……
目录
译序 第一部分 基础 第1课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1.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2.经济学是科学吗 3.经济学的范畴 4.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第2课 如何发现经济学原理 1.有目的的行动与无意识的行为 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成就的比较 4.如何发现基本经济学法则 第3课由行动推导出的经济学概念 1.引言 2.只有个人才行动 3.个人有偏好 4.偏好是主观的 5.偏好是一种排序,不能量化 6.不同人的偏好不能加总 第4课 鲁滨逊?克鲁索经济学 1.引言 2.克鲁索用思维力量创造物品 3.消费品与生产品 4.土地、劳动力与资本品 5.收入、储蓄与投资 6.物品按单位估价 7.总结:克鲁索一个人可以做些什么 第二部分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第5课 私有财产权制度 1.社会需要规则 2.资本主义:这是私有财产 3.市场经济与自由企业 第6课 直接交换与易物价格 1.为什么人们要相互交换 2.直接交换易物 3.价格 4.易物交换下的价格形成 …… 第三部分 计划经济 第四部分 干预主义:混合经济 术语对照表
序言
经济学原本是帮助人们洞察世事、学习人与人相处之道的有趣学问,可是,数十年来,经济学渐渐脱离了人的真实生活,众多经济学者钻进了象牙塔中,将经济学变成了“沉闷的科学”。幸运的是,仍有一些学者执着于研究真实人的真实生活,我们选择翻译的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讲述真实人的经济学。不论是初学者还是粗通经济学的人乃至专业学者,都能从中获取收益和乐趣,因为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 事实上,《第一本经济学》(Lesson for the Young Economist)是第一本综合了奥地利学派与古典经济学精华的基础经济学教科书。作者罗伯特·墨菲是年轻一代的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研究院教授。本书内容深浅适中、逻辑严谨、结构紧凑,有很多新鲜生动的生活事例,在整体框架上沿袭了奥地利经济学派大师穆瑞·罗斯巴德的经济学巨著《人、经济与国家》。 本书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书的基础,主要分析人的行动的基本逻辑和本质特征,后面三个部分分别阐述在三种不同的制度条件下,人的经济行为的表现及后果。建议读者在阅读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章节:第2~4课是重要的方法论基础部分,第6课的价格形成机制内容很关键,讲述主观价值的交互作用是如何产生客观价格的。第11课讲解供给与需求这两个最常见的经济学工具。第13课是全书至关重要的一课,讲述整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这一课的内容由米塞斯在经济史上第一次提出,也是书的后半部分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本书的翻译工作是一个愉快的历程,我们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力量,为此成立了豆瓣《第一本经济学》小组,网址是http://www.douban.com/group/LFYE/,小组发布了部分原稿、相关背景资料以及思考题的答案,很多朋友热情参与了译校工作,我们也欢迎读者朋友积极参与进来,分享您的阅读心得和宝贵意见。 本书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谢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宋澄宇先生,他在第一时间慧眼选定了这本书。其次,要感谢我太太吴晓的大力支持,本书精美的封面设计也出自她的手笔。此外,参与本书翻译工作的还有周薇娜与陈舒扬,帮助校对的有陈之豪与刘纽。在此一并致谢! 程晔 2011年10月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禁毒带来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那就是增加了因产品杂质或消费者的失误而受伤或死亡的人数。例如,在美国开始实施禁酒令的1920年,喝酒中毒的死亡人数是1064人。五年后,喝酒中毒的死亡人数多达4154人,差不多是原来的4倍。这样的结果导致威尔·罗杰斯说:“政府以前只能用子弹谋杀,现在改用夸脱了。”① 这一后果的经济学解释很简单。禁令颁布之后,毒品将改由相对非专业的生产者来生产,(视毒品种类而定)生产场地常常在他们自己家里。这样难以进行质量控制,也降低了毒品的纯度。另一个问题是,为了掩人耳目,非法毒品通常用普通塑胶袋包装运输。没法把毒品装在一个贴着“泰诺”标签的密封瓶里,以确保里面的“药品”安全,更不能明确说明适当的剂量。由于极难建立品牌知名度,在禁令之下,真正注重产品安全的(非法)毒品生产者无法像在正常市场里那样争取市场份额。因此,吸毒者要想不被买来的毒品杀死,只能指望老天爷了。 另一个容易导致吸毒过量的因素是,为了尽量减少购买非法毒品的次数,以及更方便隐藏毒品,吸食非法毒品的人往往寻求能更有效满足毒瘾的方式。就像在禁酒令时期,喝啤酒的酒鬼可能会改喝威士忌。这一效应同样影响生产者,而且影响的程度可能更大。例如,如果有人种大麻,但只有储物间大小的空间可以利用,那么,他将挑选那些效力最高的品种来种植,这才能让每一个单位都卖出最高的市场价格。打一个比喻,在合法的市场上,零售商可以用大型冷库来存储所有的虾,而一旦政府决定禁止销售和食用虾,大型冷库不能用了,黑市上大个的“巨虾”比例很可能会增加。
ISBN7564212063,978756421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罗波特·墨菲(Robert P.Murphy)
尺寸16